• ér
  • wà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è ér wàng sǐ

成语解释:形容胸襟旷达,忘怀一切。

成语出处:汉·东方朔《非有先生论》:“遂居深山之间,积土为室,编蓬为户,弹琴其中,以咏先王之风,亦可以乐而忘死矣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
繁体字形:樂而忘死

英文翻译:Happy to die

乐而忘死的意思

乐:[lè]1.快乐:欢乐。乐事。乐不可支。心里乐得像开了花。2.乐于:乐此不疲。3.笑:他说了个笑话把大家逗乐了。4.姓(与Yuè不同姓)。[yuè]1.音乐:奏乐。乐器。2.姓(与Lè不同姓)。[yào]1.爱好,喜爱:知者~水,仁者~[lào]1.用于地名:~亭,在河北

而:1.连接动词、形容词或词组、分句等。a)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:伟大而艰巨的任务。战而胜之。取而代之。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,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。b)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:栀子花的香,浓而不烈,清而不淡。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,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。c)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,表示转折: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,就会影响改进技术、提高生产。d)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: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,不会有任何成就。2.有“到”的意思:一而再,再而三。由秋而冬。由南而北。3.把表示时间、方式、目的、原因、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:匆匆而来。挺身而出。为正义而战。因公而死。视情况而定。4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,有“如果”的意思: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,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。5.姓。

忘:忘记:喝水不忘掘井人。这件事我一辈子也忘不了。

死:1.(生物)失去生命(跟“生、活”相对):死亡。死人。这棵树死了。死棋。死火山。2.不顾生命;拼死:死战。死守。3.至死,表示坚决:死不认输。死也不松手。4.表示达到极点:笑死人。高兴死了。死顽固。5.不可调和的:死敌。死对头。6.固定;死板;不活动:死脑筋。死心眼。死规矩。死水。开会的时间要定死。7.不能通过:死胡同。死路一条。把漏洞堵死。

成语评论

乐而忘死”到底是什么意思?这个成语字面上看是“快乐到忘记死亡”,但实际用法可有趣多了。举个例子:小王沉迷于摄影,周末扛着相机进山拍日出,结果迷路了三天才被救援队找到。事后他挠挠头说:“看到云海翻涌的光影,真有点乐而忘死了。”这里不是说真不怕死,而是形容投入热爱之事时的忘我状态。
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“废寝忘食”有什么区别?举个篮球场的场景就明白了。校队队长带着骨折的脚踝坚持打完决赛,哨声响起的瞬间才疼得龇牙咧嘴。这种明知有风险仍全情投入的状态,用“乐而忘死”比“废寝忘食”更有热血沸腾的画面感,毕竟后者更多形容时间投入而非风险承受。

当代人用这个成语其实藏着点黑色幽默。比如程序员通宵改代码时自嘲:“再这么乐而忘死,公司该给我颁个‘最佳猝死候选人’奖了。”这种调侃背后,既是对工作狂文化的反思,也透露出对真正热爱之事的矛盾心理——我们究竟是在享受过程,还是被执念绑架?

在敦煌壁画修复现场见过真实案例。六十多岁的老匠人跪在脚手架上,连续七小时修复飞天衣袂的纹路。问他怎么撑得住,他眯着眼笑:“笔尖碰到壁画那刻,就像穿越回盛唐,哪还记得膝盖疼?”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,或许才是“乐而忘死”最美好的诠释。

值得玩味的是,这个成语正在被赋予新内涵。电竞选手带着腱鞘炎坚持比赛,极限运动爱好者明知危险仍挑战自我,这些行为常被贴上“乐而忘死”的标签。但换个角度看,现代社会是否在美化“拼命文化”?或许我们更需要学会在热爱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,毕竟真正的快乐不该以生命为赌注。

下次听到有人说“乐而忘死”,不妨多问一句:您这究竟是找到了毕生所爱,还是在逃避现实压力?就像追极光的旅人,要分清楚追逐的是星空的美,还是逃离地面烦恼的冲动。毕竟,能让人忘记死亡的快乐,终究该是照亮生命的光,而不是灼伤自己的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