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ér
  • huā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è ér bù huāng

成语解释:同“乐而不淫”。

成语出处: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:“其余皆数世之主也。子展其后亡者也,在上不忘降。印氏其次也,乐而不荒。”又《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哀而不愁,乐而不荒,用而不匮,广而不宜。”杜预注:“节之以礼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
繁体字形:樂而不荒

英文翻译:joyous but not indecent

乐而不荒的意思

乐:[lè]1.快乐:欢乐。乐事。乐不可支。心里乐得像开了花。2.乐于:乐此不疲。3.笑:他说了个笑话把大家逗乐了。4.姓(与Yuè不同姓)。[yuè]1.音乐:奏乐。乐器。2.姓(与Lè不同姓)。[yào]1.爱好,喜爱:知者~水,仁者~[lào]1.用于地名:~亭,在河北

而:1.连接动词、形容词或词组、分句等。a)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:伟大而艰巨的任务。战而胜之。取而代之。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,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。b)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:栀子花的香,浓而不烈,清而不淡。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,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。c)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,表示转折: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,就会影响改进技术、提高生产。d)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: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,不会有任何成就。2.有“到”的意思:一而再,再而三。由秋而冬。由南而北。3.把表示时间、方式、目的、原因、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:匆匆而来。挺身而出。为正义而战。因公而死。视情况而定。4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,有“如果”的意思: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,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。5.姓。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荒:1.荒地:生荒。熟荒。开荒。2.荒芜:地都荒了。3.荒凉:荒郊。荒岛。4.荒歉:荒年。5.严重缺乏:粮荒。水荒。6.不合情理:荒谬。荒诞。

成语评论

乐而不荒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,但它的意思其实很接地气:既要享受快乐,又不耽误正事。比如有人周末和朋友聚餐,玩得尽兴,但第二天依然能准时起床完成工作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乐而不荒”。生活中许多人容易走极端,要么拼命工作到筋疲力尽,要么彻底躺平啥也不干,而“乐而不荒”提供了一种更聪明的活法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快乐和效率真的能共存吗?”举个例子,小张喜欢打游戏,但他给自己定了规矩:每天只玩半小时,剩余时间专注学习。结果他不仅保持了成绩,还通过游戏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。这说明只要掌握好“度”,娱乐反而能成为生活的润滑剂。

再比如公司团建活动,有人觉得纯玩浪费时间,但好的团建既能缓解压力,又能促进团队默契。比如某团队在爬山过程中边聊项目边欣赏风景,既放松了心情,还碰撞出了新点子。这不就是“乐而不荒”的现实版演绎吗?

个人认为,现代人尤其需要这种智慧。手机推送24小时轰炸,短视频一刷就停不下来,这时候更需要主动规划“快乐时间”。我习惯用番茄工作法,每专注45分钟就奖励自己听首歌或泡杯茶,既保持了效率,又让大脑得到喘息。

或许有人担心:“太讲究平衡会不会活得很累?”其实关键在心态。就像骑自行车,刚开始总盯着车把反而容易摔倒,放松身体自然能找到节奏。学会给生活留白,周末看场电影不会影响周一汇报,陪孩子搭积木时放下手机,这些微小的选择都在塑造更有弹性的生活状态。

最近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:公园里跳广场舞的大妈们,音乐响起时全心投入,结束后又能迅速切换模式,帮忙接孙子、买菜做饭两不误。这种民间智慧恰恰印证了“乐而不荒”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,而是渗透在日常中的生存哲学。

说到底,这个成语提醒我们:快乐不是洪水猛兽,荒废也未必源于享乐。真正的陷阱在于无意识的放纵或压抑。就像吃火锅时,懂得搭配青菜和肉片的人,比只吃辣油或只啃菜叶的人,更能享受美味又不伤肠胃。生活的艺术,或许就藏在这些微妙的配比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