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iāo
  • kǒu
  • tóng
  • shē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iāo kǒu tóng shēng

成语解释:犹言众口一词。
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4卷:“以故人人到母后跟前,交口同声,誉称晋王仁孝聪明,不似太子寡恩傲礼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同“异口同声”

繁体字形:交口同聲

英文翻译:speak with

交口同声的意思

交:1.把事物转移给有关方面:交活。交税。交公粮。把任务交给我们这个组吧。2.到(某一时辰或季节):交子时。明天就交冬至了。交九的天气。3.连接;交叉:交界。两直线交于一点。4.相连接的时间或地方:春夏之交。太行山在河北、山西两省之交。5.结交;交往:交朋友。建交。6.友谊;交情:绝交。一面之交。7.(人)性交;(动植物)交配:交媾。杂交。8.互相:交换。交流。交易。交谈。9.一齐;同时(发生):交加。交迫。交集。10.姓。11.同“”(jiāo)。

口:1.嘴。2.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口。海口。3.特指港口。也特指长城的关口:转口。出口转内销。口外。古北口。4.行业;系统;专业方向:对口支援。文教口。专业不对口。5.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:碗口儿。瓶子口儿。6.指人口:户口。拖家带口。7.指口味:口重。8.破裂的地方:裂口。疮口。9.刀剑等的锋刃:刀卷口了。10.骡、马、驴等的年龄(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):这匹马六岁口。11.量词。用于人,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:三口人。一口猪。两口缸。

同:[tóng]1.相同;一样:同类。同岁。同工同酬。大同小异。条件不同。同是一双手,我为什么干不过他?2.跟…相同:同上。同前。“弍”同“二”。3.共同:一同。会同。陪同。4.一同;一齐(从事):同甘苦,共患难。我们俩同住一个宿舍。5.引进动作的对象,跟“跟”相同:有事同群众商量。6.引进比较的事物,跟“跟”相同:他同哥哥一样聪明。今年的气候同往年不一样。7.表示与某事有无联系,跟“跟”相同:他同这件事无关。8.表示替人做事,跟“给”相同:这封信我一直同你保存着。你别着急,我同你出个主意。9.表示联合关系,跟“和”相同:我同你一起去。10.姓。[tòng]见〖胡同〗。

声:1.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:锣声。大声。2.说话;语言:不声不响。呼声。3.宣布;陈述:声明。声讨。4.名誉:声望。名声。5.声母:声韵。双声。6.声调:第一声。去声。7.量词。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:连喊三声。

成语评论

你有没有遇到过一群人突然异口同声说出相同观点的情况?比如家庭聚会上讨论旅行目的地,原本七嘴八舌的亲戚们突然齐声说"去海边吧",这种场面既有趣又透着某种默契。这正是"交口同声"这个成语描绘的场景——众人不约而同表达相同意见。

那么问题来了:为什么人们会形成这种集体默契?仔细观察会发现,真正的思想共鸣往往需要经历三个阶段:先是各自表达诉求的"七嘴八舌期",接着进入观点碰撞的"筛选磨合期",最终达成共识的"黄金平衡点"。就像上周我们团队讨论年会方案时,经过两个小时的争论,当有人提出"沉浸式剧本杀+自助餐"的组合方案时,会议室突然安静了三秒,继而爆发出"这个好!"的集体欢呼。

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达成共识其实比想象中困难。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:越是简单的日常事务越容易达成一致,比如办公室下午茶点奶茶还是咖啡;而涉及价值观的话题反而容易陷入"虚假共识"——表面上大家点头称是,私下里各有保留。这提醒我们,真正的交口同声不应该成为压制不同声音的工具。

最近参加社区改造听证会时,有位老太太的发言让我印象深刻。当所有人都在争论要不要砍掉老槐树时,她突然说:"咱们给孩子留片树荫不好吗?"这句话就像魔法咒语,让原本剑拔弩张的会场瞬间柔和下来。这让我想到,有时达成共识不需要长篇大论,关键在于找到那个能唤醒集体记忆的情感共鸣点。

培养真正的群体默契,本质上是在练习"聆听的艺术"。就像交响乐团需要指挥协调不同声部,日常交流中我们既要清晰表达自己的"主旋律",也要注意倾听他人的"和声"。下次遇到意见分歧时,不妨试试先放下手机,看着对方的眼睛认真听完三句话,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共识浮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