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tóng
  • shēng
  • tó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tóng shēng tóng qì

成语解释:见“同声共气”。

成语出处:清·黄小配《廿载繁华梦》第四回:“故小弟要进京里寻个知己,代他干营,好来任这海关监督,这时同声同气,才好做事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交往等

繁体字形:同聲同氣

英文翻译:congenial

同声同气的意思

同:[tóng]1.相同;一样:同类。同岁。同工同酬。大同小异。条件不同。同是一双手,我为什么干不过他?2.跟…相同:同上。同前。“弍”同“二”。3.共同:一同。会同。陪同。4.一同;一齐(从事):同甘苦,共患难。我们俩同住一个宿舍。5.引进动作的对象,跟“跟”相同:有事同群众商量。6.引进比较的事物,跟“跟”相同:他同哥哥一样聪明。今年的气候同往年不一样。7.表示与某事有无联系,跟“跟”相同:他同这件事无关。8.表示替人做事,跟“给”相同:这封信我一直同你保存着。你别着急,我同你出个主意。9.表示联合关系,跟“和”相同:我同你一起去。10.姓。[tòng]见〖胡同〗。

声:1.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:锣声。大声。2.说话;语言:不声不响。呼声。3.宣布;陈述:声明。声讨。4.名誉:声望。名声。5.声母:声韵。双声。6.声调:第一声。去声。7.量词。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:连喊三声。

同:[tóng]1.相同;一样:同类。同岁。同工同酬。大同小异。条件不同。同是一双手,我为什么干不过他?2.跟…相同:同上。同前。“弍”同“二”。3.共同:一同。会同。陪同。4.一同;一齐(从事):同甘苦,共患难。我们俩同住一个宿舍。5.引进动作的对象,跟“跟”相同:有事同群众商量。6.引进比较的事物,跟“跟”相同:他同哥哥一样聪明。今年的气候同往年不一样。7.表示与某事有无联系,跟“跟”相同:他同这件事无关。8.表示替人做事,跟“给”相同:这封信我一直同你保存着。你别着急,我同你出个主意。9.表示联合关系,跟“和”相同:我同你一起去。10.姓。[tòng]见〖胡同〗。

气:1.没有一定的形状、体积,能自由散布的物体:气体。2.呼吸:没气了。气厥。气促。气息。一气呵成。3.自然界寒、暧、阴、晴等现象:气候。气温。气象。4.鼻子闻到的味:气味。臭气。5.人的精神状态:气概。气节。气魄。气派。气馁。6.怒,或使人发怒:不要气我了。气恼。气盛(shèng)。忍气吞声。7.欺压:受气。8.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:气功。气血。气虚。9.中医指某种症象:痰气。湿气。10.景象:和气。气氛。气韵(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)。

成语评论

同声同气”到底是什么意思?简单来说,就是一群人用同样的态度说话、行动,像合唱团里所有人的声音都朝着一个方向。比如公司团队讨论项目时,大家突然异口同声地说“先做用户调研”,这就是典型的同声同气——意见统一到像提前排练过一样。

有人会问:“意见统一难道不好吗?”其实关键在于背后的原因。比如一家人计划旅行,孩子喊着要去海边,父母立刻笑着附和,这种自然形成的默契是温暖的;但如果会议上所有人都机械重复领导的提议,没人敢提出新思路,这种“假团结”反而可能掩盖问题。

怎么区分健康和不健康的同声同气?观察群体互动的温度就知道。朋友群里有人提议吃火锅,大家七嘴八舌开始讨论蘸料配方,这种热闹的附和充满生命力;而有些团队里,成员只是僵硬地重复“我同意”,眼神却盯着手机——这种冰冷的同声同气,往往暗示着隐藏的矛盾。

我认为真正的同声同气不需要刻意追求。就像好的爵士乐队,每个乐手都有自己的即兴发挥,但整体又能和谐共鸣。工作中遇到意见分歧时,与其强行统一口径,不如先耐心听完不同声音。有时候,经过充分讨论后的共识,比表面的附和更有力量。

最后分享个有趣的观察:菜市场里讨价还价的阿姨们最能诠释“同声同气”的灵活性。当摊主说“这白菜三块一斤”,五个阿姨会同时惊呼“太贵了吧”,接着有人开始挑菜叶,有人翻看标价牌,最终总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达成新平衡——这种动态的共识,或许才是人际交往中最生动的智慧。

同声同气的造句

  1. 造句 那些政客们,一如既往地与国家同声同气,因此也加入了这场叫嚣。
  2. 造句 国内旅客最希望可与同声同气的旅行社协商,今天开始便在这里向你的客人招手吧。
  3. 造句 为了回应俄罗斯在格鲁吉亚的行动,华盛顿和欧洲同声同气。
  4. 造句 他与奥利华史东看似同声同气,跟工作人员相处非常有善。
  5. 造句 而伍咏薇也和陈敏之同声同气,迅速撇清关系。
  6. 造句 在那些传统软件中,需要数周或更长时间才能发布的补丁或升级产品,现在只消一夜之间就能完成,这一切皆因程序和补丁原本就是同声同气的。
  7. 造句 虽然美国继续是德国最重要盟友,但在经济方面,全球出口两巨擘日渐同声同气。
  8. 造句 “清华之不幸而产生于国耻之下,当奋发有为,力戒虚骄自大、贪安好逸;当群策群力,同声同气,以拯救国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