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ìng rén tòng xīn
成语解释:指让人悲愤痛恨
成语出处:邓小平《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》:“特别是我们这些负责的同志还有不少的歪风,给予工作的损害也是令人痛心的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事情等
繁体字形:令人痛心
英文翻译:Distressing
令:[lìng]1.命令。2.使得:令人兴奋。3.美好:令名。4.敬辞。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:令兄(称对方的哥哥)。5.时节:冬令。6.古代官名:县令。7.古又同“鸰(líng)”。[líng]1.〔令狐〕2.古地名。在今山西临猗一带。3.复姓。[lǐng]量词。原张的纸五百张为一令。
人:1.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:男人。女人。人们。人类。2.每人;一般人:人手一册。人所共知。3.指成年人:长大成人。4.指某种人:工人。军人。主人。介绍人。5.别人:人云亦云。待人诚恳。6.指人的品质、性格或名誉:丢人。这个同志人很好。他人老实。7.指人的身体或意识:这两天人不大舒服。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。8.指人手、人才:人浮于事。我们这里正缺人。9.(Rén)姓。
痛:1.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:头痛。肚子痛。伤口很痛。2.悲伤:悲痛。哀痛。3.尽情地;深切地;彻底地:痛击。痛骂。痛歼。痛饮。痛下决心。
心:1.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。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,稍偏左方,呈圆锥形,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,内部有四个空腔,上部两个是心房,下部两个是心室。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。也叫心脏。2.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:心思。心得。用心。谈心。一心一意。你心想到哪里去了?3.中心;中央的部分:江心。圆心。重心。4.二十八宿之一。5.姓。
成语“撕心裂肺”常被用来形容极度的痛苦。比如有人写道:“得知多年好友因误会断交,他蹲在路边哭得撕心裂肺。”这种表达为何能直击人心?或许因为它精准捕捉了人类在丧失重要关系时,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崩溃——就像心脏真的被撕扯,呼吸都变得困难。
“痛心疾首”的场景更侧重精神层面的煎熬。某新闻报道过一位母亲发现孩子误入歧途:“她看着判决书上的罪名,手指颤抖得握不住笔,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痛心疾首。”这里藏着个有趣问题:为何肉体未受伤害却会产生“头疼欲裂”的具象感受?可能因为大脑在情绪高压下,确实会触发类似偏头痛的神经反应。
有个容易被忽略的成语叫“万箭穿心”。我曾听老辈人讲述战争年代的故事:“看着战友在眼前倒下,那种万箭穿心的疼,几十年后梦里还会惊醒。”这让我想到,语言中的暴力美学其实暗含治愈功能——当痛苦被具象化为可数的“万箭”,反而让无形创伤有了可描述的出口。
有人质疑:现代社会还需要这些“过时”的成语吗?上个月在地铁站,目睹小姑娘抱着摔坏的毕业设计模型抽泣,旁边大叔叹气:“真是肝肠寸断啊。”那一刻突然明白,这些古老的词汇就像情感快捷键,能瞬间打通不同年龄层的共情通道。
从心理学角度看,“令人痛心”的成语之所以流传千年,或许因为它们充当了情绪的标尺。就像“五内俱焚”不只是文学修饰,现代医学已证实极度的悲伤会引发胃部灼烧感。下次当有人说“心如刀割”时,不妨多问一句:“需要聊聊那把刀的故事吗?”语言的力量,正在于把孤独的痛楚转化为可以被理解的信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