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ìng rén pēn fàn
成语解释:形容事情或说话十分可笑。
成语出处:宋·苏轼《员筜谷偃竹记》:“发函得诗,失笑喷饭满案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十分可笑
繁体字形:令人噴飯
英文翻译:spurt out his food by laughing
令:[lìng]1.命令。2.使得:令人兴奋。3.美好:令名。4.敬辞。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:令兄(称对方的哥哥)。5.时节:冬令。6.古代官名:县令。7.古又同“鸰(líng)”。[líng]1.〔令狐〕2.古地名。在今山西临猗一带。3.复姓。[lǐng]量词。原张的纸五百张为一令。
人:1.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:男人。女人。人们。人类。2.每人;一般人:人手一册。人所共知。3.指成年人:长大成人。4.指某种人:工人。军人。主人。介绍人。5.别人:人云亦云。待人诚恳。6.指人的品质、性格或名誉:丢人。这个同志人很好。他人老实。7.指人的身体或意识:这两天人不大舒服。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。8.指人手、人才:人浮于事。我们这里正缺人。9.(Rén)姓。
喷:[pēn](液体、气体、粉末等)受压力而射出:喷泻。喷泉。喷药水。火山喷火。[pèn]1.果品、蔬菜、鱼虾等大量上市的时期:对虾喷儿。西瓜正在喷儿上。2.开花结实的次数;成熟收割的次数:头喷棉花。绿豆结二喷角了。
饭:1.煮熟的谷类食品。特指米饭。2.每天定时吃的食物:早饭。晚饭。
成语是中文里的“调味料”,用得恰当能让表达瞬间生动。但有些成语字面意思和实际含义反差极大,听着就让人想笑。比如“鸡飞狗跳”,你能想象鸡和狗一起跳广场舞的场景吗?
问题来了:为什么这些成语会让人发笑?答案藏在画面感里。当“汗牛充栋”(形容藏书多)和现实中的老黄牛拉书箱的形象碰撞时,荒诞感就产生了——谁家牛会流着汗运书啊?
有个外卖小哥在暴雨天发朋友圈:“今日送餐堪比夸父追日”,烈日和暴雨的反差配上神话典故,评论区瞬间笑倒一片。这种“错位感”正是成语幽默的开关。
我发现现代人用成语越来越“野”。上次听见00后吐槽:“这份PPT改得我都要对牛弹琴了。”原本形容沟通困难的成语,被挪用到人机交互场景,反而透着股新鲜的无奈。
方言版成语更添趣味。东北朋友形容热闹场面会说:“好家伙,这旮旯整得跟猴儿捞月似的!”带着大碴子味儿的改编,让古老成语突然接了地气。
文字游戏式的用法正在流行。比如程序员调侃BUG:“这个漏洞简直是画蛇添足——本来能跑的程序非要加个彩蛋。”既保留原义,又拓展出新语境,像给成语做了个“系统升级”。
这些鲜活的应用让我们看到,成语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。当它们蹦跶进菜市场、钻进手机屏幕、甚至混入网络热梗时,语言就在碰撞中迸发出新的生命力。下次听到让人喷饭的成语用法,不妨先笑再品,说不定能尝到时代给传统文化镀上的新滋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