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ū qí bù bèi
成语解释: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
成语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3回:“这倒不是道家法术,倒是用兵最精的所谓‘守如处女,出如脱兔’,‘出其不备’的妙策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指乘人不备
繁体字形:出其不備
英文翻译:take one unaware
出:1.从里面到外面(跟“进、入”相对):出来。出去。出门。出国。出院。2.来到:出席。出场。3.超出:出轨。出界。不出三年。4.往外拿:出钱。出布告。出题目。出主意。5.出产;产生:出煤。出木材。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。6.发生:出问题。这事儿出在1962年。7.出版: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。8.发出;发泄:出芽儿。出汗。出天花。出气。9.引文、典故等见于某处:语出《老子》。10.显露:出名。出面。出头。出洋相。11.显得量多:机米做饭出饭。这面蒸馒头出数儿。12.支出:出纳。量入为出。13.跟“往”连用,表示向外:散会了,大家往出走。14.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:三出戏。15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、显露或完成:看得出。看不出。拿出一张纸。跑出大门。看出问题。做出成绩。
其:[qí]1.人称代词。他(她、它)的;他(她、它)们的:各得其所。自圆其说。2.人称代词。他(她、它);他(她、它)们:促其早日实现。不能任其自流。3.指示代词。那个;那样:查无其事。不厌其烦。4.指示代词。虚指:忘其所以。5.姓。6.表示揣测、反诘:岂其然乎?。其奈我何?7.表示请求或命令:子其勉之!8.词缀:极其。尤其。如其。[jī]用于人名,郦食其(LìYìjī),汉朝人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备:1.具备;具有:德才兼备。2.准备:备用。备足原料。备而不用。3.防备:防旱备荒。攻其不备。以备不时之需。4.设备(包括人力物力):军备。装备。5.表示完全:艰苦备尝。关怀备至。备受欢迎。6.姓。
哎呦喂,你瞅瞅这成语“出其不备”,乍一听是不是有点打仗的味道?其实它早就不局限在战场啦!比如说,公司开会时老王突然提出个“反向思维方案”,直接让全场懵圈——这不就是典型的出其不备嘛?核心问题来了:为啥这种突然袭击能奏效?简单说啊,人脑在熟悉节奏里容易犯困,冷不丁换个角度就能打破惯性思维。
举个生活化的例子,小明上周用快递盒藏生日礼物整蛊室友,结果对方拆开时笑得直拍大腿。你看,关键在哪儿?说白了就是打破预期。就像打游戏突然切Boss弱点的套路,对方还没加载防御程序呢,你已经把伤害值拉满了。
不过有人要问了:这招用多了会不会失效?嘿,问得好!就跟魔术师不能老用同一个手法似的,出其不备也得讲究“保质期”。上周我邻居张婶突然换了晨跑路线,愣是避开了广场舞大妈的唠嗑包围圈,但要是她天天换路线,别人反而会提前防备了。
个人觉得啊,现代社会信息爆炸,出其不备反而成了稀缺资源。你看那些短视频爆款,十有八九都是开头3秒就甩王炸。不过得提醒一句:可别把惊喜玩成惊吓,就像上次小李假装失业测试女友反应,结果差点被扫地出门——这分寸感可比技术含量更重要!
说到底,这成语背后藏着个生存智慧:既要保持敏锐度,又要学会打乱节奏。就像打羽毛球时突然放个网前小球,对手还在后场摆好架势呢,球已经落地了。下次遇到难题时不妨试试这招,保不齐就能打开新思路。记住咯,生活这场游戏,有时候不按套路出牌才是最高明的玩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