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ī qí bù yì
成语解释:在敌人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进行攻击。
成语出处:《孙子·虚实》:“行千里而不劳者,行于无人之地也。”三国·魏·曹操注:“出空击虚,避其所守,击其不意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等
繁体字形:撃其不意
英文翻译:by surprise
击:1.打;敲:击鼓。旁敲侧击。2.攻打:袭击。声东击西。3.碰:撞击。肩摩毂(gǔ)击。4.接触:目击。
其:[qí]1.人称代词。他(她、它)的;他(她、它)们的:各得其所。自圆其说。2.人称代词。他(她、它);他(她、它)们:促其早日实现。不能任其自流。3.指示代词。那个;那样:查无其事。不厌其烦。4.指示代词。虚指:忘其所以。5.姓。6.表示揣测、反诘:岂其然乎?。其奈我何?7.表示请求或命令:子其勉之!8.词缀:极其。尤其。如其。[jī]用于人名,郦食其(LìYìjī),汉朝人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意:1.意思:来意。2.愿望:满意。3.料想:出其不意。4.事物流露的情态:春意。5.意大利的简称。
“击其不意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在对方没有防备时发起攻击”,听起来像是兵法策略,但其实生活中处处能用。比如,小明平时成绩一般,但期末考试前他突然开始每天早起复习,结果拿了全班第一。同学问他秘诀,他笑嘻嘻说:“这叫击其不意——老师以为我临时抱佛脚,其实我偷偷准备了两个月!”
有人可能会问:这成语只能用在竞争场景吗?当然不是!比如公司开会时,领导突然点名让新人小张分享观点。小张虽然紧张,但提前准备了行业数据,发言条理清晰,反而让团队刮目相看。这种“日常化应用”反而更能体现成语的精髓:用准备对抗他人的预判。
这里有个核心问题:为什么要强调“不意”?举个反例就懂了。老李想给妻子制造生日惊喜,结果提前一周天天半夜偷摸包装礼物,反而被妻子发现蛛丝马迹,惊喜感大打折扣。可见,“击其不意”的关键在于隐藏真实意图,同时做好充足准备——就像魔术师变鸽子,观众以为他在整理帽子,其实鸽子早就藏在袖子里。
个人觉得,现代人特别需要这种智慧。现在社交媒体让生活高度透明,朋友圈晒加班、晒学习成了常态。但真正厉害的人,反而像武侠小说里的扫地僧,平时不显山露水,关键时刻一招制胜。比如程序员老王,同事都以为他只会写代码,结果公司年会上他抱着吉他弹唱原创歌曲,直接引爆全场——这种反差带来的记忆点,比天天炫耀技能有效得多。
或许有人担心:这种策略会不会显得不够真诚?其实二者并不矛盾。就像足球比赛里的假动作,本质是战术而非欺骗。重要的是保持善意初心,比如朋友遇到困难时,默默准备好解决方案,再在合适时机给予帮助。这种“温暖的突袭”,既能解决问题,又能加深感情,何乐而不为呢?
下次遇到需要突破的场景时,不妨想想这个成语。它提醒我们的不仅是“时机选择”,更是“持续积累”的价值。毕竟,没有日常的蓄力,哪来关键时刻的惊艳呢?就像春天的竹笋,看似一夜破土,其实地下的根系早已生长了整整三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