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ōng qí wú bèi,chū qí bù yì
成语解释:其:敌方;意:意料。乘敌方没有防备突然攻击,行动出乎对方意外
成语出处:春秋·齐·孙武《孙子·计篇》:“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此兵家之胜,不可先传也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可分开使用
繁体字形:攻其無備,出其不意
英文翻译:Surprise, surprise
攻:1.攻打;进攻(跟“守”相对):围攻。攻城。能攻能守。攻下敌人的桥头堡。2.对别人的过失、错误进行指责或对别人的议论进行驳斥:群起而攻之。攻其一点,不及其余。3.致力研究;学习:专攻。一门心思攻外语。4.姓。
其:[qí]1.人称代词。他(她、它)的;他(她、它)们的:各得其所。自圆其说。2.人称代词。他(她、它);他(她、它)们:促其早日实现。不能任其自流。3.指示代词。那个;那样:查无其事。不厌其烦。4.指示代词。虚指:忘其所以。5.姓。6.表示揣测、反诘:岂其然乎?。其奈我何?7.表示请求或命令:子其勉之!8.词缀:极其。尤其。如其。[jī]用于人名,郦食其(LìYìjī),汉朝人。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毋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备:1.具备;具有:德才兼备。2.准备:备用。备足原料。备而不用。3.防备:防旱备荒。攻其不备。以备不时之需。4.设备(包括人力物力):军备。装备。5.表示完全:艰苦备尝。关怀备至。备受欢迎。6.姓。
出:1.从里面到外面(跟“进、入”相对):出来。出去。出门。出国。出院。2.来到:出席。出场。3.超出:出轨。出界。不出三年。4.往外拿:出钱。出布告。出题目。出主意。5.出产;产生:出煤。出木材。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。6.发生:出问题。这事儿出在1962年。7.出版: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。8.发出;发泄:出芽儿。出汗。出天花。出气。9.引文、典故等见于某处:语出《老子》。10.显露:出名。出面。出头。出洋相。11.显得量多:机米做饭出饭。这面蒸馒头出数儿。12.支出:出纳。量入为出。13.跟“往”连用,表示向外:散会了,大家往出走。14.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:三出戏。15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、显露或完成:看得出。看不出。拿出一张纸。跑出大门。看出问题。做出成绩。
其:[qí]1.人称代词。他(她、它)的;他(她、它)们的:各得其所。自圆其说。2.人称代词。他(她、它);他(她、它)们:促其早日实现。不能任其自流。3.指示代词。那个;那样:查无其事。不厌其烦。4.指示代词。虚指:忘其所以。5.姓。6.表示揣测、反诘:岂其然乎?。其奈我何?7.表示请求或命令:子其勉之!8.词缀:极其。尤其。如其。[jī]用于人名,郦食其(LìYìjī),汉朝人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意:1.意思:来意。2.愿望:满意。3.料想:出其不意。4.事物流露的情态:春意。5.意大利的简称。
“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”到底怎么用?举个例子,你和朋友玩捉迷藏,对方以为你躲在柜子里,结果你突然从床底下跳出来,这就是“出其不意”。生活中这类操作其实很常见。
历史上有个经典案例。赤壁之战前,曹操的军队习惯陆战,孙权刘备却用火攻水战突袭,直接打乱对方阵脚。为什么这种策略能成功?因为对手的惯性思维被打破,来不及调整应对方式,自然容易崩盘。
有人问:如果对方早有防备,这招还管用吗?其实关键在于“无备”的状态。比如公司推新产品,明明市场在关注高端机型,你突然发布性价比爆款,用户来不及比价就下单了——这就是主动创造对方的“无备”状态。
个人觉得,现代社会信息透明化反而让这种策略更有效。大家习惯了大数据预测,反而容易忽略非常规操作。就像上周邻居老王突然在小区摆摊卖自制辣酱,其他商家还在琢磨线上推广时,他已经靠口碑卖断货了。
再举个反例。去年某手机品牌提前三个月预热新品,结果发布会当天友商直接半价促销,导致关注度被分流。这说明“攻其无备”不仅是进攻策略,更是防御时要注意的软肋。
其实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打破平衡。就像下棋时看似在布局左边,突然转攻右路。生活中遇到瓶颈时,换个角度思考往往会有意外收获。下次工作计划卡壳,试试用完全不同的方法推进,可能会有惊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