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uāng qí bù dǎi
成语解释:匡:纠正。逮:及,达到。不逮:达不到的地方。对于达不到的地方给予纠正或帮助。亦作“匡所不逮”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·武帝纪》:“择其能正色弼违,匡救不逮者,以兼此选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匡其不逮
英文翻译:help sb. to overcome my shortcomings
匡:1.纠正:匡谬。2.救;帮助:匡助。匡我不逮(帮助我所做不到的)。3.粗略计算;估计:匡计。匡算。匡一匡。4.料想(多见于早期白话):不匡。5.姓。
其:[qí]1.人称代词。他(她、它)的;他(她、它)们的:各得其所。自圆其说。2.人称代词。他(她、它);他(她、它)们:促其早日实现。不能任其自流。3.指示代词。那个;那样:查无其事。不厌其烦。4.指示代词。虚指:忘其所以。5.姓。6.表示揣测、反诘:岂其然乎?。其奈我何?7.表示请求或命令:子其勉之!8.词缀:极其。尤其。如其。[jī]用于人名,郦食其(LìYìjī),汉朝人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逮:[dǎi]捉;捕。只限口语单用,不用于合成词:逮老鼠。[dài]1.达到;及:力所不逮。2.捉拿:逮捕。
“匡其不逮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别急,咱们先拆开看看。字面意思是“帮助他人弥补不足”,就像有人摔倒了你去扶一把,发现同事表格做错了你悄悄修正,本质上传递的是互助精神。
举个现实场景: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对着Excel函数抓耳挠腮,你顺手教了他VLOOKUP的用法。这不就是“匡其不逮”吗?看似微小的举动,既解决了眼前问题,又让职场新人感受到团队的支撑力。
有人会问:“这和我主动帮忙有什么区别?”区别在于主动意识。比如朋友创业总在税务问题上栽跟头,你整理好政策解读文档发给他,这种预判性支持比事后补救更有价值,如同提前给快漏水的船补好窟窿。
我在社区做志愿者时深有体会。教独居老人用智能手机时,发现他们更需要的是被需要的价值感。于是改成让他们教我包粽子、缝纽扣,这种双向的“匡其不逮”反而构建了更平等温暖的关系链。
互联网时代赋予这个成语新内涵。知乎答主整理万字科普帖纠正谣言,B站UP主做教程帮小白避坑,本质上都是群体智慧在互相填补认知缺口。就像拼图游戏,每个人握着不同形状的碎片,当大家愿意把手中的那块递出去,整幅画面才会渐趋完整。
下次看到地铁里对着购票机犯愁的旅客,别犹豫,上前问句“需要帮忙吗”。这简单的五个字,可能成为陌生人当天最明亮的记忆光点。毕竟生活这场马拉松,我们都在不同的路段交替扮演着搀扶者与被搀扶者的角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