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ēn wén bù qǔ
成语解释:一个钱也不要。比喻不计报酬。
成语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9卷:“懒龙分文不取,也不问多少,尽数与了贫儿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不计报酬
繁体字形:分文不取
英文翻译:refuse to take any payment for
分:[fēn]1.区划开:分开。划分。分野(划分的范围)。分界。分明。条分缕析。分解。2.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:分发。分忧。分心劳神。3.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:分会。分行(háng)。4.散,离:分裂。分离。分别。分崩离析。分门别类。5.辨别:区分。分析。6.区划而成的部分:二分之一。7.一半:人生百年,昼夜各分。春分。秋分。[fèn]1.名位、职责、权利的限度:分所当然。身分。分内。恰如其分。安分守己。2.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:成分。天分(天资)。情分(情谊)。3.料想:“自分已死久矣”。4.同“份”,属于一定的阶层、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:知识分子。
文:1.字;语言的书面形式:甲骨文。英文。2.文章:散文。议论文。3.文言:半文半白。4.指文科:文理分科。5.非军事的。与“武”相对:文职。文武双全。6.柔和;不猛烈:文弱。文火。7.旧指礼节、仪式等:繁文缛节。8.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文。水文。9.在身上、脸上刺画花纹或字:文身。文双颊。10.文饰;掩饰:文过饰非。11.⑪量词。用于旧时的铜钱:一文不值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取:1.拿到手里:取款。取行李。把电灯泡取下来。2.得到;招致:取乐。取暖。自取灭亡。3.采取;选取:取道。录取。可取。给孩子取个名儿。4.姓。
“分文不取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一分钱都不拿”,常用来形容人做事不图回报。比如,朋友帮你搬家累得满头大汗,最后你递上酬劳时,他摆摆手说:“都是自己人,分文不取!”这种场景是不是很熟悉?
有人可能会问:现实中真的存在“分文不取”的人吗?其实有的。比如疫情期间,许多志愿者主动为隔离家庭送物资,他们既不收运费,也不接受礼物,纯粹出于善意。这种行为背后,藏着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人情的珍视。
再举个古代例子。明朝名医李时珍编写《本草纲目》时,曾免费为穷苦百姓看病。有人问他:“您这么辛苦图什么?”他答:“治病救人,本就该分文不取。”你看,这个成语不仅能形容物质层面的无偿付出,也能体现精神境界的豁达。
不过有个问题值得思考:完全不要回报会不会让人吃亏?个人认为,分文不取的关键在于“主动选择”。就像有人愿意免费教留守儿童读书,虽然没拿钱,但收获了孩子们的成长笑脸,这种精神满足本身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回报。
现代社会里,“分文不取”更像一面镜子。当看到邻居阿姨帮忙照顾独居老人,或是程序员开源自己写的代码时,我们会发现:纯粹的好意依然存在,只是换了个形式在延续。它提醒我们,有些价值确实无法用金钱衡量。
下次遇到别人对你“分文不取”时,不妨想想这份心意背后的重量。也许我们做不到每次都无偿付出,但至少可以学会珍惜他人的善意,并在合适的时候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