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ìn rén xīn fèi
成语解释:同“沁人心脾”。
成语出处: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:“这各式各样的香味是多么的沁人心肺啊!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
繁体字形:沁人心肺
英文翻译:refreshing
沁:1.(香气、液体等)渗入或透出:沁人心脾。额上沁出了汗珠。2.头向下垂:沁着头。3.往水里放。
人:1.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:男人。女人。人们。人类。2.每人;一般人:人手一册。人所共知。3.指成年人:长大成人。4.指某种人:工人。军人。主人。介绍人。5.别人:人云亦云。待人诚恳。6.指人的品质、性格或名誉:丢人。这个同志人很好。他人老实。7.指人的身体或意识:这两天人不大舒服。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。8.指人手、人才:人浮于事。我们这里正缺人。9.(Rén)姓。
心:1.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。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,稍偏左方,呈圆锥形,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,内部有四个空腔,上部两个是心房,下部两个是心室。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。也叫心脏。2.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:心思。心得。用心。谈心。一心一意。你心想到哪里去了?3.中心;中央的部分:江心。圆心。重心。4.二十八宿之一。5.姓。
肺:人和高等动物的呼吸器官。人的肺在胸腔中,左右各一,和支气管相连。由心脏出来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经肺动脉到肺泡内进行气体交换,变成含有氧气的血液,经肺静脉流回心脏。也叫肺脏。
“沁人心脾”这个成语,常用来形容清新、爽朗的感觉直透心底,仿佛呼吸一口山间的空气,整个人都轻盈起来。比如,清晨推开窗,一阵带着露水气息的微风扑面而来,瞬间驱散了睡意——这种自然的馈赠,就是“沁人心脾”最直观的诠释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有些事物能让人产生“沁人心脾”的感受?答案或许在于“反差”。比如烈日下行走许久,突然喝到一口清凉的井水;或者连续加班后听到一段悠扬的钢琴曲——当身心处于疲惫或紧绷状态时,恰到好处的舒适感会加倍放大,直击内心。
艺术创作中,“沁人心脾”的效果常被巧妙运用。唐代诗人王维写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”,短短十字,却让读者仿佛置身雨后山林,连呼吸都带着泥土的芬芳。现代音乐里,某段纯净的童声合唱突然插入激昂的交响乐章中,也能产生类似效果。这种设计如同在喧嚣中打开一扇窗,让人不自觉深吸一口气。
生活中,“沁人心脾”不一定需要宏大场景。我曾在地铁站见过一位老人耐心教孩子辨认路边的野花,孩子踮着脚凑近花瓣时,笑容比阳光还明亮。这种平凡瞬间带来的触动,往往比刻意营造的美景更持久。它提醒我们:心灵的“清爽感”,更多来自对微小美好的觉察力。
值得注意的是,“沁人心脾”并非被动等待的感受。就像同一片荷塘,有人抱怨蚊虫,有人却能捕捉“水面清圆,一一风荷举”的意境。主动调整心态,培养对细节的敏感度,或许能让更多“沁人心脾”的体验渗透进日常——毕竟生活从不缺少清新,缺的是发现清新的眼睛。
最后想说,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超越了单纯的感官描述。当我们在快节奏时代谈论“沁人心脾”,本质上是在寻找一种精神上的透气孔。它可能是一本书、一首歌,或是深夜归家时亮着的一盏灯——这些看似普通的载体,因为承载了情感共鸣,才真正具备了“直抵人心”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