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ān gǔ zuì rén
成语解释:形容犯的罪永远被人记着
成语出处:清·荑荻散人《玉娇梨》第三回:“不独老杨禽兽,作千古罪人,即弟辈以小人之心推测君子,亦应抱愧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人罪大
繁体字形:千古辠人
英文翻译:a traitor through the ages
千:1.数目。十个一百。2.比喻很多:千锤百炼。3.“秋千”的“千”。
古:1.古代(跟“今”相对):远古。厚今薄古。2.经历多年的:古画。古城。这座庙古得很。3.具有古代风格的:古拙。古朴。4.真挚纯朴:人心不古。5.古体诗:五古。七古。6.姓。
罪:1.犯法的行为:罪大恶极。立功赎罪。2.过失:不应归罪于人。3.依法给予的刑罚;惩处:判罪。待罪。4.苦难;痛苦:受罪。
人:1.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:男人。女人。人们。人类。2.每人;一般人:人手一册。人所共知。3.指成年人:长大成人。4.指某种人:工人。军人。主人。介绍人。5.别人:人云亦云。待人诚恳。6.指人的品质、性格或名誉:丢人。这个同志人很好。他人老实。7.指人的身体或意识:这两天人不大舒服。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。8.指人手、人才:人浮于事。我们这里正缺人。9.(Rén)姓。
当人们提到"千古罪人"这个词时,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被历史钉在耻辱柱上的形象。但这个词到底该怎么用?让我们从几个生活场景说起。
某次公司晨会上,项目经理老张突然拍桌子:"要是这个方案搞砸了,咱们都得成行业里的千古罪人!"这句话让原本昏昏欲睡的团队瞬间清醒。这里的"千古罪人"已褪去历史重负,变成了职场中的夸张表达,既强调责任重大,又暗含激励团队的意味。
我们不妨问自己:什么样的人会被称作千古罪人?历史课本里的秦桧跪像或许是典型答案。但有意思的是,近年有学者考证发现,南宋主和派不止秦桧一人,为何唯独他承受了八百年的骂名?这背后其实藏着集体记忆的选择性留存——当某个错误需要具象化载体时,历史就会塑造出"代言人"。
在影视剧中常见这样的台词:"尔等奸佞,必成千古罪人!"编剧们偏爱这个成语,因为它自带戏剧张力。但现实中,2020年某车企因刹车门事件被网友称为"现代工业的千古罪人",三个月后随着赔偿方案出台,舆论又逐渐转向理性。这个案例揭示:当代社会的"千古罪人"标签具有流动性,与传统认知的永久性形成有趣对比。
有个现象值得注意:父母责备孩子"不好好学习将来要后悔"时,永远不会用"千古罪人"这个词。为什么?因为这个成语始终带着公共属性和历史纵深感。它更像社会共识的凝结核,当某个错误触及群体价值底线时,这个词就会自然浮现。
笔者在博物馆见过明代的"铁骨御史"杨继盛血书,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展厅里的严嵩画像。这种视觉冲击让我思考:历史评价是否应该保留灰度空间?或许我们需要理解,"千古罪人"的判定往往夹杂着时代局限,就像严嵩的书法造诣常被其政治污名掩盖。
现代社会的信息透明度,实际上在重塑"千古罪人"的概念。当公众能接触到多维度的历史资料,简单的善恶二分法逐渐瓦解。下次听到这个词时,不妨多问一句:这个判断是源于事实本身,还是某种叙事需要?保持这种审慎态度,或许才是对待历史的最佳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