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àn zǐ zhī yì
成语解释:半子:女婿。半个儿子的情分
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·回纥传》:“昔为兄弟,今为子婿,半子也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指女婿情分
繁体字形:半子之誼
英文翻译:Friendship of half sons
半:1.二分之一;一半(没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前,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后):半尺。一斤半。半价。过半。一年半载。2.在…中间:半夜。半路上。半山腰。半途而废。3.表示很少:一星半点儿。一鳞半爪。4.不完全:半新的楼房。房门半开着。5.姓。
子:1.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:子女。子孙。子嗣。子弟(后辈人,年轻人)。2.植物的果实、种子:菜子。瓜子儿。子实。3.动物的卵:鱼子。蚕子。4.幼小的,小的:子鸡。子畜。子城。5.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:子弹(dàn)。棋子儿。6.与“母”相对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辅音)。7.对人的称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读书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8.古代对人的尊称;称老师或称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:孔子。先秦诸子。9.地支的第一位,属鼠:子丑寅卯(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)。10.用于计时:子时(夜十一点至一点)。子夜(深夜)。11.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:子爵。12.附加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后,具有名词性(读轻声):旗子。乱子。胖子。13.个别量词后缀(读轻声):敲了两下子门。14.姓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谊:交情:友谊。情谊。深情厚谊。
哎哟喂,今儿咱就唠唠“半子之谊”这个成语!先说句大实话,很多人第一次听这词儿可能犯迷糊:“半子”到底是啥意思?女婿呗!这成语说白了就是老丈人和女婿之间那种“不是亲爹但胜似亲爹”的情分。
问题一:这成语只能用在女婿身上吗?嘿,您可问到点子上了!虽然原意特指女婿,但现在用法可宽泛多啦。比如老张带实习生小刘跑项目,手把手教了三年,小刘逢人就说:“张师傅对我有半子之谊!”——您瞧,这师徒情分不也妥妥适用?
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小区王阿姨天天给隔壁独居的老李送饭,街坊们都说:“这哪是邻居啊,简直是半子之谊!”你品,你细品,这词儿用在这儿是不是特传神?既表达了深厚情谊,又带着点“不是亲人胜似亲人”的微妙感。
问题二:用这成语会不会显得老套?要我说啊,关键看语境!上次听年轻人这么用:“哥们创业失败那阵,老丈人二话不说把养老钱拍桌上,这半子之谊我能记一辈子!”您听听,既有老话的韵味,又透着新时代的人情味儿。
话说回来,这成语其实藏着个处世智慧:感情深浅不在称呼,而在行动。就像我二叔常说的:“甭管半子还是全子,能雪中送炭的才是真儿子!”这话糙理不糙,您说是这个理儿不?
不过得提醒句,可别把这词儿用岔了!上次见人写“领导对我有半子之谊”,这就闹笑话了。记住啊,这关系得带点“拟亲缘”的感觉,就像女婿对岳父那种既有责任又有亲昵的独特纽带。
最后唠句掏心窝的话:如今社会节奏快,能遇上值得用“半子之谊”形容的关系,那真是修来的福分。无论是职场师徒,还是忘年之交,这种超越血缘的羁绊,可不就是生活给咱的甜头么?您要是身边有这样的人,可得且行且珍惜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