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òu
  • zhī
  • yá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fū shòu zhī yán

成语解释:肤:肤浅;受:感受。指肤浅的,使人感受不深的言论。也指不切合实际的言辞。

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·杨璇传论》:“风景之赏未甄,肤受之言互及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用于说话

繁体字形:膚受之言

英文翻译:Words from the skin

肤受之言的意思

肤:1.皮肤:切肤之痛。体无完肤。2.表面的;浮浅:肤浅。肤泛。

受:1.接受:受贿。受教育。受到帮助。2.遭受:受灾。受批评。受委屈。3.忍受;禁受:受不了。受得住。4.适合:受吃(吃着有味)。受看(看着舒服)。受听(听着入耳)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言:1.话:言语。语言。格言。诺言。发言。有言在先。言外之意。2.说:言之有理。畅所欲言。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。3.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:五言诗。万言书。全书近二十万言。4.姓。

成语评论

肤受之言」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拆开来看其实不难理解。什么是「肤受」?字面意思是「皮肤感受到的」,形容那些停留在表面的言论或感受。那「肤受之言」具体指什么呢?简单说,就是未经深思熟虑、仅凭直觉或表象得出的观点。比如有人说:「他今天没跟我打招呼,肯定是讨厌我了!」这就是典型的肤受之言——仅凭一个动作就草率下结论。

你可能想问:为什么人们容易陷入肤受之言的陷阱?举个例子:同事开会时突然打断你的发言,你立刻觉得对方在针对自己。但真相可能是对方急着补充关键信息,或者误解了你的意思。这时如果直接翻脸,反而可能破坏关系。可见,肤受之言的危害在于它会让我们用情绪代替思考,甚至引发不必要的矛盾。

如何避免被肤受之言影响?这里有个实用方法:遇到问题时先问自己「有没有其他可能性」。比如朋友突然不回消息,与其脑补「他是不是故意冷落我」,不如想想「他可能在忙,或者手机没电了」。这种思维方式能帮我们跳出主观臆断的怪圈。我常提醒自己:多数时候,事情真没想象中那么复杂。

有人会质疑:难道所有直觉都不可信吗?当然不是。比如看到有人落水,第一反应肯定是救人,这种本能反应和肤受之言有本质区别。关键区别在于:肤受之言往往缺乏事实依据,而直觉反应可能基于长期经验积累。学会分辨这两者,就像在脑子里装了个过滤器——筛掉情绪泡沫,留下有价值的信息。

生活中处处是案例。记得有次邻居投诉我家狗太吵,我第一反应是委屈:「明明关在阳台,怎么可能扰民?」后来才发现是楼下的野猫打架被误认成狗叫。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:先入为主的判断有多不靠谱。现在遇到争议,我更倾向于先收集信息再下结论,这招在职场上也特别管用。

说到底,肤受之言就像雾里看花,看似真实却模糊不清。与其被表象牵着走,不如多问几个「为什么」,多听几种声音。你会发现,世界远比我们想象中立体。下次遇到让人上头的言论时,不妨深吸一口气,给自己三秒钟缓冲时间——这可能就是打破思维惯性的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