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ī zhuó bù jìn
成语解释:吃的穿的,享用不尽。比喻生活富裕。
成语出处:宋·魏泰《东轩笔录》卷十四:“王沂公曾青州发解,及南省程试,皆为首冠。中山刘子仪为翰林学士,戏语之曰:‘状元试三场,一生吃着不尽。’沂公正色答曰:‘曾平生之志,不在温饱。’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生活富裕
繁体字形:喫着不儘
英文翻译:have as much food and clothing as one wants
吃:1.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(包括吸、喝):吃饭。吃奶。吃药。2.依靠某种事物来生活:吃老本。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。3.吸收(液体):道林纸不吃墨。4.消灭(多用于军事、棋戏):吃掉敌人一个团。拿车吃他的炮。5.承受;禁受:吃得消。吃不住。6.受;挨:吃亏。吃惊。吃批评。7.耗费:吃力。吃劲。8.被(多见于早期白话):吃他耻笑。9.见〖口吃〗。
着:[zhe]1.表示动作的持续:他打着红旗在前面走。他们正谈着话呢。2.表示状态的持续:大门敞着。茶几上放着一瓶花。3.用在动词或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后面,加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:你听着。步子大着点儿。快着点儿写。手可要轻着点儿。4.加在某些动词后面,使变成介词:顺着。沿着。朝着。照着。为着。[zhuó]1.穿(衣):穿着。吃着不尽。2.接触;挨上:附着。着陆。不着边际。3.使接触别的事物;使附着在别的物体上:着笔。着眼。着手。着色。着墨。不着痕迹。4.着落:寻找无着。5.公文用语,表示命令的口气:着即施行。[zháo]1.接触;挨上:上不着天,下不着地。2.感受;受到:着风。着凉。3.燃烧,也指灯发光(跟“灭”相对):炉子着得很旺。天黑了,路灯都着了。4.用在动词后,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:睡着了。打着了。猜着了。5.入睡:一上床就着了。[zhāo]1.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叫一着:高着儿。支着儿。2.同“招3”4.放;搁进去:着点儿盐。5.用于应答,表示同意:这话着哇!。着,咱们就这么办!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尽:[jìn]所有的:尽数。尽人皆知。[jǐn]1.力求达到最大限度:尽早。尽着平生的力气往外一推。尽可能地减少错误。2.(有时跟“着”连用)表示以某个范围为极限,不得超过:尽着三天把事情办好。3.(有时跟“着”连用)让某些人或事物尽先:先尽旧衣服穿。单间房间不多,尽着女同志住。4.用在表示方位的词前面,跟“最”相同:尽前头。尽北边。5.尽自:这些日子尽下雨。事情已经过去了,尽责备他也无益。
哎呦,说到“吃着不尽”这个成语啊,不少人可能觉得耳熟但又有点摸不着头脑。说白了,它其实就是“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”的另一个说法,形容资源多到用不完。比如老张家的果园啊,苹果结得满树都是,街坊邻居随便摘,那场面真是“吃着不尽”——你摘完一筐,第二天树上又挂满了新果子。
等等,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:“这不就跟‘源源不断’差不多嘛,有啥区别?”嘿,问得好!其实这两个成语确实像孪生兄弟,但“吃着不尽”更强调“用不完”的踏实感。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吧:村里王大爷祖传的井水,旱季不干、雨季不溢,全村人喝了几十年都没见底,这就是典型的“吃着不尽”。
不过啊,我觉着现在社会里“吃着不尽”的现象反而变少了。你看超市货架上的商品是堆成山,但背后的资源开采、物流成本可是实打实在消耗。就像我家隔壁开奶茶店的小李,每天倒掉的过期原料能装两桶——这哪是“吃着不尽”,分明是“吃相难看”嘛!
说到这儿,突然想起个有意思的反例。去年回老家,发现二舅公把收割后的稻草全压成饲料块,连玉米芯都磨碎了喂鸡。他老人家有句口头禅:“别总想着吃着不尽,得学着吃着不浪费。”这话糙理不糙,现在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。
说到底啊,“吃着不尽”这词儿背后藏着古人的生存智慧。放在今天,咱们既要感恩现代社会的丰饶,也得琢磨怎么让这种“吃不完”的状态可持续。就像手机里的云存储,空间再大也得定期整理不是?毕竟老祖宗说的“常将有日思无日”,可比单纯追求“吃着不尽”要高明多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