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ū
  • jì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ū bù jìn yì

成语解释:犹书不尽言。

成语出处:《北齐书·文苑传·祖鸿勋》:“与阳休之书曰:‘……已矣哉,书不尽意。’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分句;多作书信或说话等

繁体字形:書不儘意

英文翻译:words cannot express all one intends to say

书不尽意的意思

书:1.写字;记录;书写:书法。大书特书。振笔直书。2.字体:楷书。隶书。3.装订成册的著作:一本书。一部书。一套书。丛书。新书。古书。书店。4.书信:家书。书札。5.文件:证书。保证书。说明书。挑战书。白皮书。6.姓。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尽:[jìn]所有的:尽数。尽人皆知。[jǐn]1.力求达到最大限度:尽早。尽着平生的力气往外一推。尽可能地减少错误。2.(有时跟“着”连用)表示以某个范围为极限,不得超过:尽着三天把事情办好。3.(有时跟“着”连用)让某些人或事物尽先:先尽旧衣服穿。单间房间不多,尽着女同志住。4.用在表示方位的词前面,跟“最”相同:尽前头。尽北边。5.尽自:这些日子尽下雨。事情已经过去了,尽责备他也无益。

意:1.意思:来意。2.愿望:满意。3.料想:出其不意。4.事物流露的情态:春意。5.意大利的简称。

成语评论
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?明明心里想得很清楚,写出来却总觉得词不达意?古人说的"书不尽意"正是这种感受的精准概括。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文字无法完全表达心意,就像把大象装进火柴盒般困难。

在当代职场中,"书不尽意"的现象屡见不鲜。市场部小王熬夜赶出的方案,第二天被领导质疑"这和你昨天说的不一样";程序员老张给代码写的注释,被同事吐槽"完全看不懂你的思路"。文字就像漏勺,再精心的构思也会在表达过程中流失部分精华。

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表达困境?核心问题在于思维的流动性与文字的固态性存在天然矛盾。人脑每秒能处理的信息量高达120比特,而书面语言的输出速度仅有约40比特。就像用算盘记录云计算数据,必然存在信息损耗。更不必说那些只可意会的情绪波动,用文字捕捉就像用渔网打捞晨雾。

有趣的是,这种表达局限反而催生了艺术创作。李清照的"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"用叠字创造意境,达芬奇的手稿用图文互补传递思想。个人认为,正是这种"言有尽而意无穷"的空间,给了读者参与创作的余地。就像水墨画的留白,文字的未竟之处反而成为想象力的跑马场。

面对表达困境,不妨转换思路。程序员可以用流程图辅助代码说明,教师可以借助肢体语言强化课堂表达。重要的是认识到:文字是思维的脚手架而非牢笼。接受表达的天然局限,反而能让我们更从容地选择最合适的沟通方式——毕竟,真正的理解从来不只是文字游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