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ūn zǐ bù qì
成语解释:君子:指品格高尚的人;不器:不像某一种器皿。君子博学多才,可胜任各种工作
成语出处: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子曰:‘君子不器。’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君子不器
英文翻译:A gentleman without a weapon
君:1.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。2.敬辞。称对方:汪君。诸君。
子:1.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:子女。子孙。子嗣。子弟(后辈人,年轻人)。2.植物的果实、种子:菜子。瓜子儿。子实。3.动物的卵:鱼子。蚕子。4.幼小的,小的:子鸡。子畜。子城。5.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:子弹(dàn)。棋子儿。6.与“母”相对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辅音)。7.对人的称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读书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8.古代对人的尊称;称老师或称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:孔子。先秦诸子。9.地支的第一位,属鼠:子丑寅卯(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)。10.用于计时:子时(夜十一点至一点)。子夜(深夜)。11.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:子爵。12.附加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后,具有名词性(读轻声):旗子。乱子。胖子。13.个别量词后缀(读轻声):敲了两下子门。14.姓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器:1.器具:瓷器。木器。铁器。器物。2.器官:消化器。生殖器。3.度量:器量。4.才能;人才:大器晚成。5.器重。
“君子不器”这个词听起来文绉绉的,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小张是公司里的程序员,但业余时间会主动学产品设计、参与市场调研。同事问他:“你代码写得这么好,干嘛折腾其他事?”小张笑着说:“如果只把自己当螺丝钉,哪天换了机器就用不上了。”这其实就是“君子不器”的生动体现——不把自己局限在单一技能里,保持适应变化的可能性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现代社会讲究专业分工,什么都学不会反而一事无成吗?”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“平衡”。比如厨师老李,除了烧得一手好菜,还研究食材供应链、学习短视频运营。当疫情冲击堂食生意时,他靠直播带货和预制菜研发让餐馆活了下来。专业深度是基础,而跨界能力是保险绳——这正是“不器”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。
工作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场景:领导突然让财务部的小王负责年会策划。小王虽然没经验,但通过快速学习活动流程、调动跨部门资源,最终办出了全员点赞的活动。这个过程中,他既没有死守“财务专员”的身份标签,也没有被“没做过”的恐惧限制。这种突破框架的思维方式,比单纯掌握某项技能更重要。
从个人角度看,“君子不器”并不是要否定专业价值。就像我认识的一位历史老师,除了精研学术,还坚持练书法、学心理学。他说:“粉笔字写得好能让学生看得更清楚,懂点心理知识能更好把握课堂节奏。”这种以专业为圆心、向外辐射的能力拓展,既保持了核心竞争力,又创造了意料之外的连接价值。
最后不妨想想:为什么有些人在行业剧变时能从容转型?观察那些成功案例会发现,他们往往早就在看似无关的领域埋下了种子。就像智能手机普及后,诺基亚工程师转型做物联网,柯达摄影师转战数字影像。真正的“不器”,是始终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,在稳定与变化之间找到动态平衡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