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tūn
  • shēng
  • yǐn
  • hè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tūn shēng yǐn hèn

成语解释:谓抱恨无言。语本南朝梁江淹《恨赋》:“自古皆有死,莫不饮恨而吞声。”

成语出处:语出南朝·梁·江淹《恨赋》:“自古皆有死,莫不饮恨而吞声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
繁体字形:吞聲飲恨

英文翻译:swallow the voice and hold the breath

吞声饮恨的意思

吞:1.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:吞吐。吞咽。吞噬。狼吞虎咽。气吞山河。忍气吞声。2.兼并,侵占:吞没(mò)。吞并。吞蚀。吞占。

声:1.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:锣声。大声。2.说话;语言:不声不响。呼声。3.宣布;陈述:声明。声讨。4.名誉:声望。名声。5.声母:声韵。双声。6.声调:第一声。去声。7.量词。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:连喊三声。

饮:[yǐn]1.喝,有时特指喝酒:痛饮。饮料。饮食。饮水思源。2.可以喝的东西:冷饮。3.饮子:香苏饮。4.中医指稀痰。5.心里存着;含着:饮恨。[yìn]给牲畜水喝:饮牲口。马饮过了。

恨:1.仇视;怨恨:仇恨。恨之入骨。2.懊悔:悔恨。遗恨。

成语评论

吞声饮恨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沉重,但生活中其实很常见。比如同事抢了你的功劳,你为了团队和谐只能默默咽下委屈,笑着说“没事”。这时候,“吞声饮恨”就成了成年人的必修课。问题来了:为什么要忍?因为现实复杂,有时直球反击反而让事情更糟。

举个更贴近生活的例子。小张发现朋友背后议论自己,心里堵得慌,但怕撕破脸后圈子尴尬,只能装作不知道。这时候的“吞声饮恨”像块海绵,吸走了冲突的尖锐感。但海绵吸多了水会沉——长期压抑真不会憋出内伤吗?其实关键在于分辨哪些事值得忍,哪些事必须发声。

有个有趣的现象:老一辈人常说“吃亏是福”,年轻人却更爱“正面刚”。这种代际差异恰好说明,“吞声饮恨”没有标准答案。比如王阿姨被邻居占车位三年不吭声,她觉得邻里和睦更重要;而95后小李遇到插队直接理论,认为规则不能退让。这两种选择本质上都是权衡利弊的结果。

个人认为,现代社会给了我们更多选择权。与其说“吞声饮恨”,不如看作战略性的情绪管理。就像打游戏时攒大招,暂时的隐忍可能换来更好的出击时机。但要注意别让“忍”变成自我PUA,当委屈开始侵蚀自信时,就该启动保护机制了。

最后想说,理解成语的关键在于体会其背后的智慧。吞声饮恨不是懦弱,而是生存策略的其中一种形态。就像弹簧压下去是为了弹更高,但永远压着不松手,弹簧终会失去弹性。找到那个“松手”的临界点,或许才是现代人最该修炼的功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