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ěn qì tūn shēng
成语解释:忍:忍耐。吞声:有话不敢说。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下;不能说出来。
成语出处:元 关汉卿《鲁斋郎》:“你不如休和他争,忍气吞声罢!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贬义
繁体字形:忍氣吞聲
英文翻译:swallow insult and humiliation silently
忍:1.忍耐;忍受:忍痛。2.狠心;硬着心肠:忍心。残忍。
气:1.没有一定的形状、体积,能自由散布的物体:气体。2.呼吸:没气了。气厥。气促。气息。一气呵成。3.自然界寒、暧、阴、晴等现象:气候。气温。气象。4.鼻子闻到的味:气味。臭气。5.人的精神状态:气概。气节。气魄。气派。气馁。6.怒,或使人发怒:不要气我了。气恼。气盛(shèng)。忍气吞声。7.欺压:受气。8.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:气功。气血。气虚。9.中医指某种症象:痰气。湿气。10.景象:和气。气氛。气韵(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)。
吞:1.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:吞吐。吞咽。吞噬。狼吞虎咽。气吞山河。忍气吞声。2.兼并,侵占:吞没(mò)。吞并。吞蚀。吞占。
声:1.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:锣声。大声。2.说话;语言:不声不响。呼声。3.宣布;陈述:声明。声讨。4.名誉:声望。名声。5.声母:声韵。双声。6.声调:第一声。去声。7.量词。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:连喊三声。
“忍气吞声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忍住怒气、憋住声音,通常用来形容受了委屈却不敢表达。比如,职场新人小张被上司当众批评方案太差,他明明觉得自己的思路没问题,但为了避免冲突,还是低头说了句“我回去修改”。这时候,他心里可能在想:“为什么我要忍气吞声?直接反驳会不会更糟糕?”
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。比如隔壁王阿姨总抱怨儿媳妇做饭太咸,但为了家庭和睦,她从来不当面提意见。这时候问题来了:忍气吞声真的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吗?如果长期压抑情绪,就像往气球里不断打气,终有一天会爆发。但换个角度看,适度的忍耐有时能避免矛盾升级,比如面对不讲理的客户时,先冷静处理反而能更快解决问题。
我有个朋友曾分享过亲身经历:他在会议上被同事抢了功劳,当时选择沉默。事后他主动找领导说明情况,既维护了关系,又争取到应有的认可。这让我想到,忍气吞声不等于软弱,关键在于后续行动——就像下棋时暂时退让一步,是为了找到更好的落子位置。
有人会问:“什么时候该忍,什么时候不该忍?”我的观察是:如果事情涉及原则问题,比如尊严受损或权益被侵害,就该勇敢发声;若是日常琐事或不影响大局的摩擦,暂时退让反而能腾出精力做更重要的事。就像开车遇到强行加塞,与其路怒争吵,不如多踩脚刹车,毕竟安全到家才是最终目的。
现代社会强调“做自己”,但完全不顾他人感受可能会变成刺猬。我常觉得,忍气吞声像把双刃剑——用得好能化解危机,用不好会伤及自身。比如看到有人插队,选择微笑提醒而不是破口大骂,既维护了秩序,又保持了风度。这种带着智慧的忍耐,或许才是成年人该练就的本领。
最后想说,真正的高手往往懂得“选择性忍耐”。他们不会在每件小事上较劲,而是把精力留给真正值得争取的事。就像春天的柳枝,随风摇摆不是软弱,是为了在狂风过后依然挺立。下次遇到想爆发的情况时,不妨先问自己:“这件事五年后还重要吗?”答案或许会让你豁然开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