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tūn
  • shēng
  • yǐ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tūn shēng yǐn qì

成语解释:犹吞声忍气。

成语出处:《北史·儒林传下》:“吞声饮气,恶呻吟之响,忍酸辛之酷哉!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默默承受

繁体字形:吞聲飲氣

英文翻译:swallow the voice and hold the breath

吞声饮气的意思

吞:1.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:吞吐。吞咽。吞噬。狼吞虎咽。气吞山河。忍气吞声。2.兼并,侵占:吞没(mò)。吞并。吞蚀。吞占。

声:1.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:锣声。大声。2.说话;语言:不声不响。呼声。3.宣布;陈述:声明。声讨。4.名誉:声望。名声。5.声母:声韵。双声。6.声调:第一声。去声。7.量词。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:连喊三声。

饮:[yǐn]1.喝,有时特指喝酒:痛饮。饮料。饮食。饮水思源。2.可以喝的东西:冷饮。3.饮子:香苏饮。4.中医指稀痰。5.心里存着;含着:饮恨。[yìn]给牲畜水喝:饮牲口。马饮过了。

气:1.没有一定的形状、体积,能自由散布的物体:气体。2.呼吸:没气了。气厥。气促。气息。一气呵成。3.自然界寒、暧、阴、晴等现象:气候。气温。气象。4.鼻子闻到的味:气味。臭气。5.人的精神状态:气概。气节。气魄。气派。气馁。6.怒,或使人发怒:不要气我了。气恼。气盛(shèng)。忍气吞声。7.欺压:受气。8.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:气功。气血。气虚。9.中医指某种症象:痰气。湿气。10.景象:和气。气氛。气韵(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)。

成语评论

吞声饮气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描述的场景其实很生活化。比如同事在会上公开否定了你的方案,你心里不服,但为了团队和谐只能强忍不满,笑着说“再想想”——这就是典型的吞声饮气。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人们宁可委屈自己也不愿表达真实想法?其实背后往往藏着对冲突的恐惧,或是权衡利弊后的妥协。

另一个例子发生在家庭场景。父母坚持要孩子报考不喜欢的专业,孩子内心抗拒却不敢反驳,默默点头答应。这种行为看似软弱,但换个角度看,吞声饮气”是否也是一种生存智慧?当直接对抗可能引发更大矛盾时,暂时的隐忍或许能为后续沟通创造空间。就像电视剧里常演的,主角前期隐忍不发,后期才找准时机逆袭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古代故事里早有印证。比如《史记》中韩信受胯下之辱的经历,如果他当时不忍辱负重,可能就没有后来的大将军韩信。这让我联想到现代职场:完全摒弃忍耐是否真的明智?我的观察是,关键不在于“忍或不忍”,而在于分辨何时该韬光养晦,何时该据理力争。就像谈判桌上,有时沉默比嘶吼更有力量。

不过值得注意的是,长期吞声饮气可能带来心理隐患。就像高压锅持续憋着蒸汽总会爆炸,人若总是压抑情绪,可能会突然在某件小事上失控。所以我的建议是:把忍耐当作策略,而非习惯。比如可以给自己设定“忍耐阈值”,超过三次类似事件就主动沟通,或者在安全场合通过运动、写作释放压力。

最后留个思考题:当你下次遇到想吞声饮气的情况时,不妨先问自己——这个选择是出于智慧,还是恐惧?答案或许会让你做出更清醒的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