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kǒu
  • tūn
  • shē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dù kǒu tūn shēng

成语解释:形容一句话也不说。

成语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宦者传 黄节》:“群公卿士杜口吞声,莫敢有言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极度害怕

繁体字形:杜口吞聲

英文翻译:To swallow

杜口吞声的意思

杜:1.杜梨树,落叶乔木。果实叫杜梨,也叫棠梨。苗木常作梨树的砧木。2.堵塞:以杜流弊。防微杜渐。

口:1.嘴。2.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口。海口。3.特指港口。也特指长城的关口:转口。出口转内销。口外。古北口。4.行业;系统;专业方向:对口支援。文教口。专业不对口。5.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:碗口儿。瓶子口儿。6.指人口:户口。拖家带口。7.指口味:口重。8.破裂的地方:裂口。疮口。9.刀剑等的锋刃:刀卷口了。10.骡、马、驴等的年龄(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):这匹马六岁口。11.量词。用于人,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:三口人。一口猪。两口缸。

吞:1.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:吞吐。吞咽。吞噬。狼吞虎咽。气吞山河。忍气吞声。2.兼并,侵占:吞没(mò)。吞并。吞蚀。吞占。

声:1.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:锣声。大声。2.说话;语言:不声不响。呼声。3.宣布;陈述:声明。声讨。4.名誉:声望。名声。5.声母:声韵。双声。6.声调:第一声。去声。7.量词。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:连喊三声。

成语评论

哎哟,说到“杜口吞声”这成语,不少人可能第一反应是“啥意思啊?”其实说白了,就是形容人闭着嘴不说话,把想说的硬憋回去。比如你同事开会时突然提了个不靠谱的方案,你心里吐槽“这能行?”,但一看领导点头了,立马选择低头装哑巴——这就是典型的杜口吞声嘛!
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啥非得憋着不说呢?”嘿,这得分情况。比如你发现好兄弟的对象偷偷和别人约会,直接捅破可能伤感情,这时候装傻充愣反而能避免尴尬。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沉默到底是智慧还是懦弱?其实关键看目的——如果是为了顾全大局,暂时忍一忍也算高情商;但要是一直当闷葫芦,问题可不会自己消失哦。

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小区物业突然涨停车费,王阿姨明明气得跳脚,却在业主群里只发了个“微笑”表情包。邻居私聊问她咋不反对,她回:“哎,我家孩子还在物业上班呢……”你品,你细品,这种欲言又止的状态,可不就是杜口吞声的真实写照?

话说回来,我总觉得这成语背后藏着现代人的生存哲学。职场上谁没当过几次“职场河蚌”?特别是新人时期,生怕说错话得罪人。但换个角度看,偶尔的沉默就像按下暂停键,反而能给自己争取观察和思考的时间。不过嘛,长期憋着容易憋出内伤,该开口时还是得开口!

最后留个思考题:如果所有人都选择杜口吞声,社会会变成啥样?想象一下会议上全员静音,微信群只剩表情包大战的场景——那可真是既荒诞又真实啊!所以说,沉默是金没错,但该发声时还得发声,毕竟健康的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正路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