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uí
  • cháng
  • dà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uí cháng dàng qì

成语解释:荡:动摇。使肝肠回旋;使心气激荡。形容文章、乐曲十分婉转动人;耐人寻味。

成语出处:清 龚自珍《夜坐》:“功高拜将成仙外,才尽回肠荡气中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音乐文章感人之深

繁体字形:迴腸蕩氣

英文翻译:soul-stirring

回肠荡气的意思

回:1.曲折环绕:回旋。巡回。迂回。回形针。峰回路转。2.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;还:回家。回乡。送回原处。3.掉转:回头。回过身来。4.答复;回报:回信。回敬。5.回禀。6.谢绝(邀请);退掉(预定的酒席等);辞去(伙计、佣工):送来的礼物都回了。7.指事情、动作的次数:来了一回。听过两回。那是另一回事。8.说书的一个段落,章回小说的一章:一百二十回抄本《红楼梦》。9.回族:回民。10.姓。11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面,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别处到原处:从邮局取回一个包裹。书报阅后,请放回原处。

肠:1.消化器官的一部分,形状像管子,上端连胃,下端通肛门。分为小肠、大肠两部分,起消化和吸收作用。通称肠子。2.心思;情怀:愁肠。衷肠。3.在肠衣里塞进肉、淀粉等制成的食品:香肠。鱼肠。腊肠。

荡:1.摇动;摆动:动荡。飘荡。荡桨。荡秋千。2.无事走来走去;闲逛:游荡。闲荡。3.洗:冲荡。涤荡。4.全部搞光;清除:扫荡。倾家荡产。5.广阔;平坦:浩荡。坦荡。6.姓。7.放纵,行为不检点:放荡。浪荡。淫荡。8.浅水湖:黄天荡。芦花荡。9.同“”。

气:1.没有一定的形状、体积,能自由散布的物体:气体。2.呼吸:没气了。气厥。气促。气息。一气呵成。3.自然界寒、暧、阴、晴等现象:气候。气温。气象。4.鼻子闻到的味:气味。臭气。5.人的精神状态:气概。气节。气魄。气派。气馁。6.怒,或使人发怒:不要气我了。气恼。气盛(shèng)。忍气吞声。7.欺压:受气。8.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:气功。气血。气虚。9.中医指某种症象:痰气。湿气。10.景象:和气。气氛。气韵(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)。

成语评论

什么是“回肠荡气”?这个词组听起来像在描述一种“肠道运动”,但实际和生理反应毫无关系。它的本意是指文艺作品、音乐或场景令人内心激荡,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。比如读到李白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的诗句时,那种扑面而来的豪迈感,就让人忍不住拍腿叫绝。

什么样的场景能被称为“回肠荡气”?想象站在音乐厅里听交响乐团演奏《命运交响曲》。当铜管乐器的轰鸣声突然炸响,弦乐声如暴雨倾泻,观众席上所有人屏住呼吸,手臂上泛起鸡皮疙瘩——这种集体性的情绪共振,就是这个词最生动的诠释。

有人问:这词只能用在艺术领域吗?当然不是。去年我在敦煌莫高窟看到千年壁画时,导游举着手电筒照亮飞天壁画的那一刻,斑驳的矿物颜料在光束下突然焕发生机,仿佛能听见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声。这种跨越时空的震撼,同样让人心潮澎湃。

如何在生活中捕捉这种体验?上周朋友推荐的小说《活着》给了我答案。读到福贵抱着死去儿子的尸体在雨中独行那段,书页上的文字突然变成锋利的刀片,把现代人麻木的情感保护层划开一道口子。好的故事就像电流,能直接击穿理性思维的绝缘层。

关于“回肠荡气”的创造秘诀,我倒有个观察:它往往诞生于创作者的全情投入。就像梵高画《星空》时疯狂涂抹的笔触,贝多芬失聪后仍坚持谱曲的执念。当创作者把生命体验熔铸进作品时,观众自然能触摸到那份滚烫的真实。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AI生成的诗歌再工整,也难以让人热泪盈眶。

如今短视频平台每分钟都在生产海量内容,但能让人记住的,往往还是那些带着人性温度的作品。下次当你看到某部电影让影院观众集体抹眼泪,或是某段演讲引发山呼海啸的掌声,不妨留意观察——这或许就是“回肠荡气”正在发生的现场证据。

回肠荡气的造句

  1. 造句 那些雅致灵秀之处也少不了小桥流水;回肠荡气之处少不了滚滚江水;飘逸洒脱之处少不了莹莹瀑水,这幽幽清水给了大自然自然之美,正如绽放的花朵一样美丽动人。
  2. 造句 罪半天,能听到一段回肠荡气的唱儿,就很值得,"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",确是真有那种感觉。
  3. 造句 他的歌声听了让人有回肠荡气的感觉。
  4. 造句 听了这首歌,真使人回肠荡气,感慨万千。
  5. 造句 陕北道情中,一些歌唱得千回百折,委婉凄凉,令人回肠荡气。
  6. 造句 这部小说的结尾具有回肠荡气的魅力.
  7. 造句 瓦格纳的歌剧给人以回肠荡气的享受.
  8. 造句 的回旋在松林寺庙间,哀婉悠长,回肠荡气。
  9. 造句 两音相合相成,有如游丝随风飘荡,却连绵不绝,更增回肠荡气之意。
  10. 造句 中原逐鹿,兵马冲击,回肠荡气应生,痛砍敌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