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ǔ qū huí cháng
成语解释:形容痛苦、忧虑、愁闷已经到了极点。
成语出处: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是以肠一日而九回,居则忽忽若有所忘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愁苦
繁体字形:九麯迴腸
英文翻译:sad and depressed feeling
九:1.八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“九”,从一“九”数起,二“九”、三“九”,一直数到九“九”为止:数九。冬练三九,夏练三伏。九尽寒尽。3.表示多次或多数:九霄。九泉。三弯九转。九死一生。4.姓。
曲:[qǔ]1.一种韵文形式,出现于南宋和金代,盛行于元代,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,句法较词更为灵活,多用口语,用韵也更接近口语。一支曲可以单唱,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,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。2.(曲儿)歌曲:曲调。戏曲。小曲儿。高歌一曲。3.歌谱:《义勇军进行曲》是聂耳作的曲。[qū]1.弯曲(跟“直”相对):曲线。曲尺。弯腰曲背。山回水曲。曲径通幽。2.使弯曲:曲肱而枕(肱:胳膊)。曲突徙薪。3.弯曲的地方:河曲。4.不公正;无理:是非曲直。5.姓。6.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(多为麦子、麸皮、大豆的混合物)制成的块状物,用来酿酒或制酱。
回:1.曲折环绕:回旋。巡回。迂回。回形针。峰回路转。2.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;还:回家。回乡。送回原处。3.掉转:回头。回过身来。4.答复;回报:回信。回敬。5.回禀。6.谢绝(邀请);退掉(预定的酒席等);辞去(伙计、佣工):送来的礼物都回了。7.指事情、动作的次数:来了一回。听过两回。那是另一回事。8.说书的一个段落,章回小说的一章:一百二十回抄本《红楼梦》。9.回族:回民。10.姓。11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面,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别处到原处:从邮局取回一个包裹。书报阅后,请放回原处。
肠:1.消化器官的一部分,形状像管子,上端连胃,下端通肛门。分为小肠、大肠两部分,起消化和吸收作用。通称肠子。2.心思;情怀:愁肠。衷肠。3.在肠衣里塞进肉、淀粉等制成的食品:香肠。鱼肠。腊肠。
“九曲回肠”这个成语,常用来形容事物复杂曲折,像人的肠子一样弯弯绕绕。比如:“这条山路真是九曲回肠,开车绕了半小时还没到山顶!”生活中,我们可能用它吐槽一个冗长的会议流程,或是朋友讲了一个绕来绕去的八卦。
为什么用“肠子”比喻曲折?古人观察人体时,发现肠道盘绕交错,便用这种具象的生理结构表达抽象概念的复杂性。比如你遇到一个逻辑混乱的方案,可以说:“这计划写得九曲回肠,能不能先画个流程图?”
最近我整理旧物时,翻到高中写的日记,里面记录着暗恋同桌的琐碎心事——今天他借我橡皮,明天他换了新发型。现在读来,那些欲言又止的句子简直是“九曲回肠”的现实版。情感中的试探与纠结,不正是另一种蜿蜒的路径吗?
现代人还适合用这个成语吗?当然!尤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“九曲回肠”反而更鲜活。比如面对层层转接的客服电话,或是需要点击十次才能退订的会员服务,这个成语瞬间有了新生命。它提醒我们:复杂未必代表深刻,清晰的表达才是高效沟通的基础。
下次看到江河在群山中扭出蛇形轨迹,或是听到邻居大妈用半小时讲述买菜经历,你或许会心一笑——原来“九曲回肠”早就藏在生活的褶皱里。它像一根有弹性的尺子,既丈量着世界的曲折,也丈量着我们理解世界的耐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