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ū qī diàn
成语解释:由夫妇两人经管的小店铺,借指夫妻两人控制某单位,变公为私
成语出处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四卷第48章:“这是老规矩,也是这个夫妻店所能提供的最好的吃喝了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
繁体字形:夫妻店
英文翻译:Husband and wife shop
夫:[fū]1.丈夫(zhàng·fu):夫妻。夫妇。姐夫。姑夫。2.成年男子:匹夫。一夫守关,万夫莫开。3.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:渔夫。农夫。轿夫。4.旧时服劳役的人,特指被统治阶级强迫去做苦工的人:夫役。拉夫。5.姓。[fú]1.指示代词。那;这:独不见夫螳螂乎?2.人称代词。他:使夫往而学焉。3.a)用在一句话的开始:夫战,勇气也。b)用在一句话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感叹:人定胜天,信夫。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
妻:[qī]妻子(qī·zi):夫妻。未婚妻。妻离子散。妻儿老小。[qì]把女子嫁给(某人)。
店:1.商店:商店。书店。零售店。2.旅店:客店。住店。
说到“夫妻店”,很多人会联想到街角的小卖部或早餐铺,但这个词究竟该怎么用?举个例子:“老张和妻子经营的小餐馆是典型的夫妻店,一个掌勺,一个收银,配合得天衣无缝。”这里的“夫妻店”不仅指两人共同经营,更隐含了分工明确、相互依赖的关系。
有人问:“夫妻店模式在现代商业中还有竞争力吗?”其实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信任成本低。比如成语“同心协力”就能形容这种状态:“夫妻俩同心协力,把原本亏损的奶茶店做成了网红打卡点。”少了复杂的层级管理,决策效率反而更高。
但问题来了:“夫妻店会不会因为感情用事影响经营?”这就要提到另一个成语“公私分明”。某社区超市老板娘告诉我:“我们约法三章——店里的事听我的,进货的事他说了算。”他们用“和而不同”的方式,既保留专业判断,又维系了家庭和谐。
从个人观察来看,夫妻店最动人的是那份“相濡以沫”的坚持。去年遇到一对开书店的夫妇,疫情期间改用三轮车送书上门,他们说这叫“绝处逢生”。这种灵活应变的能力,恰恰是大企业难以复制的生存智慧。
当然,用“同舟共济”形容夫妻店再贴切不过。就像小区里的水果摊,丈夫负责挑货,妻子研究社群营销,遇到客诉就一起鞠躬道歉。有次听见他们开玩笑说:“我们这是把‘家丑不可外扬’升级成了‘家事共同担当’。”这种幽默背后,藏着二十年磨合的默契。
最后想说的是,夫妻店不该被简单定义为“小本生意”。见过把手工豆腐店做成非遗传承的夫妻档,也见过把裁缝铺转型为汉服工作室的创意搭档。他们用行动证明,只要找到“珠联璧合”的协作方式,传统模式照样能焕发新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