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ū qī wú gé yè zhī chóu
成语解释:夫妻之间没有隔夜解不开的仇怨。形容夫妻间的恩怨容易化解
成语出处: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上卷:“常言道,夫妻无隔夜之仇,说不定明朝一早你就回去了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
繁体字形:夫妻無隔亱之讎
英文翻译:There is no overnight feud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
夫:[fū]1.丈夫(zhàng·fu):夫妻。夫妇。姐夫。姑夫。2.成年男子:匹夫。一夫守关,万夫莫开。3.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:渔夫。农夫。轿夫。4.旧时服劳役的人,特指被统治阶级强迫去做苦工的人:夫役。拉夫。5.姓。[fú]1.指示代词。那;这:独不见夫螳螂乎?2.人称代词。他:使夫往而学焉。3.a)用在一句话的开始:夫战,勇气也。b)用在一句话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感叹:人定胜天,信夫。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
妻:[qī]妻子(qī·zi):夫妻。未婚妻。妻离子散。妻儿老小。[qì]把女子嫁给(某人)。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毋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隔:1.遮断;隔开:隔成两间房。两村中间隔着一条河。2.间隔;距离:隔两周再去。相隔不远。
夜:1.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(跟“日”、“昼”相对):夜晚。夜班。白天黑夜。冬天昼短夜长。2.用于计算夜:三天三夜。每日每夜。3.姓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仇:[chóu]1.仇敌:疾恶如仇。同仇敌忾。2.仇恨:结仇。血泪仇。他们两家有仇。[qiú]姓。
“夫妻无隔夜之仇”这句俗语到底是什么意思?简单来说,就是夫妻之间的矛盾应该当天解决,别让怨恨过夜。比如邻居张叔和李姨吵架后,张叔主动去买菜做饭,李姨也接过围裙帮忙打下手,两人边做饭边把话说开,饭还没熟气就消了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当天矛盾当天清”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非要强调“不过夜”?其实这和情绪发酵有关。想象一下,如果你把一根橡皮筋拉紧后丢在角落,时间久了它可能直接断掉。矛盾就像这根橡皮筋,过夜的冷处理反而会让误会加深。电视剧《父母爱情》里,江德福和安杰每次吵架都坚持睡前说开,这种习惯让他们风风雨雨几十年依然恩爱。
但这句话是万能的吗?未必。比如同事小王和妻子因为婆媳矛盾冷战三天,小王搬出这句俗语说“该翻篇了”,结果妻子更生气了。问题出在哪里?原来小王没意识到,真正的和解需要先倾听对方的委屈,而不是单方面宣布“时间到了该和好”。
现代生活中,很多夫妻其实在实践这句话的升级版。比如程序员小李和做设计的妻子约好:吵架不过夜,但允许先冷静两小时。他们发现,适当的缓冲期加上真诚沟通,比强迫立即和解更有效。这就像手机充电,快充虽然省时,但慢充更保护电池寿命。
关于如何处理隔夜仇,我的观察是:关键不在于是否过夜,而在于是否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。楼下开早餐店的夫妻档,收摊后雷打不动要喝杯茶聊聊天,这个十五分钟的“解压时段”让他们十年没红过脸。有时候,预防矛盾比解决矛盾更重要。
最后想说的是,这句俗语的智慧在于提醒我们珍惜关系。但也要注意,它不适用于原则性问题或家暴等恶性事件。就像中医讲究对症下药,感情问题也需要具体分析,别让老话成了道德绑架的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