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ǐ jié fèng gōng
成语解释:磨砺名节,奉行公事。
成语出处:《明史·周延传》:“延颜面寒峭,砥节奉公。权臣用事,政以贿成,延未尝有染。”《明史·梁材传》:“砥节守公如一日,帝眷亦甚厚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指人有气节
繁体字形:砥節奉公
英文翻译:Serving the public
砥:1.细的磨刀石。2.磨炼:砥节砺行。
节:[jié]1.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:竹节。关节。2.段落:章节。3.量词。表示分段的物体:两节烟筒。4.节日;时令:国庆节。清明节。5.事项:礼节。细节。6.限制;俭省:节制。开源节流。7.删略:节本。节录。8.操守:节操。晚节。9.古代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:持节。10.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。每小时航行1海里(约合1.852千米)称为1节。海水流速和鱼雷速度也多按节计算。[jiē]〔节骨眼儿〕〈方〉比喻紧要的、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。骨(gu)。
奉:1.给;献给(多指对上级或长辈):奉献。奉上新书一册。2.接受(多指上级或长辈的):奉旨。奉上级命令。3.尊重:崇奉。奉为圭臬。4.信仰:信奉。素奉佛教。5.侍候:奉养。侍奉。6.敬辞,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:奉托。奉陪。奉劝。奉告。7.姓。
公:1.属于国家或集体的(跟“私”相对):公款。公物。公事公办。2.共同的;大家承认的:公分母。公议。公约。3.属于国际间的:公海。公制。公历。4.使公开:公布。公之于世。5.公平;公正:公买公卖。大公无私。秉公办理。6.公事;公务:办公。公余。因公出差。7.姓。8.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:公爵。公侯。王公大臣。9.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:诸公。张公。10.丈夫的父亲;公公:公婆。11.属性词。(禽兽)雄性的(跟“母”相对):公羊。这只小鸡是公的。
哎,大伙儿听说过“砥节奉公”这成语不?说白了,它形容人磨炼自己的节操,一心为公家办事。比如老张在单位干了二十年,从没拿过一分不该拿的钱,连客户送的茶叶都退回——这不就是“砥节奉公”活生生的例子嘛!
等等,有人可能要问:“现在这年头,真有人能做到这么严格?”别说,还真有。隔壁社区王主任,疫情期间天天睡办公室,自己掏腰包给隔离户买药。你猜怎么着?他闺女高考都没顾上接送,这事儿后来还上了本地新闻头条。瞧见没?“砥节奉公”不是说要做圣人,而是关键时刻能拎得清公私界限。
不过啊,有人可能觉得这词儿有点老古董了。要我说,这品质搁现在照样吃香!就拿创业公司的小李来说吧,明明能拿投资人的钱买豪车充门面,人家偏把钱全砸在技术研发上。结果呢?三年后公司上市,股东们抢着给他发奖金。你看,砥节奉公和获得回报压根不矛盾嘛。
嘿,这里头其实藏着个职场秘诀:为啥古人说“公生明,廉生威”?咱单位新来的实习生小刘,天天主动加班查资料,有回发现合同里的漏洞,硬是拉着主管改到半夜。现在全部门都服气这愣头青——要立得住脚,还真得有点“砥节奉公”的轴劲儿。
说到这儿,突然想起个历史段子。当年包拯审案,自家亲戚犯法照样打板子。要是搁现在,估计得被亲戚群里骂成筛子。但话说回来,正是这种“砥节奉公”的硬骨头精神,才让老包成了千古清官代言人。所以说啊,有些原则该坚持还得坚持,时间会给出答案。
最后插句个人看法:现在年轻人常说要“做自己”,其实“砥节奉公”何尝不是一种高级的自我实现?就像那个辞职去山区支教的小美老师,拿着微薄工资,把留守儿童送进了重点中学——这种选择,可比单纯追名逐利酷多了。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