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è jǐ fèng gōng
成语解释:克己:克制自己的私欲;奉公:以公事为重。指严格要求自己;一心为公。
成语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祭遵传》:“遵为人廉约小心,克己奉公,赏赐辄尽与士卒,家无私财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繁体字形:剋己奉公
英文翻译:wholehearted devotion to public duty
克:1.能:克勤克俭。不克分身。2.克服;克制:克己。以柔克刚。3.攻下据点;战胜:克复。克敌。攻必克。4.消化:克食。克化。5.姓。6.严格限定(期限):克期。克日。7.质量或重量单位,符号g。1克等于1千克(公斤)的千分之一。[法gramme]8.藏族地区容量单位,1克青稞约重25市斤。9.藏族地区地积单位,播种1克(约25市斤)种子的土地称为1克地,1克约合1市亩。“剋(尅)”
己:1.自己:知己知彼。舍己为人。严于律己。2.天干的第六位。见〖干支〗。3.姓。
奉:1.给;献给(多指对上级或长辈):奉献。奉上新书一册。2.接受(多指上级或长辈的):奉旨。奉上级命令。3.尊重:崇奉。奉为圭臬。4.信仰:信奉。素奉佛教。5.侍候:奉养。侍奉。6.敬辞,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:奉托。奉陪。奉劝。奉告。7.姓。
公:1.属于国家或集体的(跟“私”相对):公款。公物。公事公办。2.共同的;大家承认的:公分母。公议。公约。3.属于国际间的:公海。公制。公历。4.使公开:公布。公之于世。5.公平;公正:公买公卖。大公无私。秉公办理。6.公事;公务:办公。公余。因公出差。7.姓。8.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:公爵。公侯。王公大臣。9.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:诸公。张公。10.丈夫的父亲;公公:公婆。11.属性词。(禽兽)雄性的(跟“母”相对):公羊。这只小鸡是公的。
说到“克己奉公”,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个词有点严肃,甚至像教科书里的老生常谈。但仔细想想,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它的影子。比如,一位基层公务员明明可以准时下班,却主动留下来整理第二天要用的材料,只为了不影响群众办事的效率。这种“为了集体利益,先管住自己”的行为,不正是克己奉公的典型例子吗?
问题来了:为什么克己奉公这么难做到?其实答案藏在人性里。人的本能更倾向于关注自身需求,比如休息、享乐或规避麻烦。而克己奉公要求人把集体利益摆在前面,相当于要和自己的舒适区“打架”。比如疫情期间,医护人员连续加班照顾病患,自己却累到站着都能睡着——这种选择背后需要的不仅是责任感,更是对“小我”和“大我”关系的深刻理解。
有个朋友曾分享过他的经历:公司项目赶工时,他主动揽下最复杂的模块,连续两周熬夜调试代码。同事问他“何必这么拼”,他说:“如果每个人都只做轻松的部分,项目永远完不成。”这种朴素的逻辑,恰恰点破了克己奉公的现实意义——它不是虚无缥缈的道德标杆,而是维系团队运转的实际纽带。
有人问:现代社会还适用这套价值观吗?我倒觉得它正在进化。比如互联网公司的“用户至上”理念,本质上就是克己奉公的商业版:产品经理为了用户体验反复修改方案,程序员为修复漏洞通宵加班。这种“先利他再利己”的逻辑,反而让企业走得更远。就像河流滋养土地的同时,也为自己开辟了更宽广的河道。
观察身边那些真正践行克己奉公的人,会发现他们往往活得更加通透。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私心,而是找到了个人与集体的平衡点。就像小区里坚持垃圾分类的志愿者张阿姨说的:“开始觉得麻烦,后来发现环境变好了,自家门口也跟着干净,这不就是双赢吗?”这种智慧,或许才是这个成语最生动的注脚。
最后想说的是,克己奉公从来不是单方面的牺牲。它像一面镜子,既照见个人的格局,也反射出群体的温度。当我们在抱怨“为什么总要我让步”时,不妨换个角度想:那些主动扛起责任的人,或许早已在奉献中收获了更珍贵的东西——比如信任,比如成长,比如问心无愧的坦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