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í bù xiāng mán
成语解释:瞒:欺骗。实话告诉,决不欺瞒
成语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实不相瞒:小人母子二人,贪行了些路程,错过了宿店,来到这里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分句;用于说话
繁体字形:实不相瞒
英文翻译:To be honest
实:1.内部完全填满,没有空隙:实心儿。把窟窿填实了。2.真实;实在(跟“虚”相对):实话。实心眼儿。实事求是。3.实际;事实:失实。名实相副。4.果实;种子:芡实(鸡头米)。开花结实。5.姓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相:[xiāng]1.互相:相像。相识。相距太远。不相上下。2.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:实不相瞒。好言相劝。3.姓。4.亲自观看(是不是合心意):相亲。相中。[xiàng]1.相貌;外貌:长相。聪明相。可怜相。狼狈相。2.物体的外观:月相。金相。3.坐、立等的姿态:站有站相,坐有坐相。4.相位。5.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,如三相交流发电机有三个绕组,每个绕组叫做一相。6.相态。7.观察事物的外表,判断其优劣:相马。8.姓。9.辅助:吉人天相。10.宰相:丞相。11.某些国家的官名,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。12.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:傧相。
瞒:[mán]1.隐藏实情,不让别人知道:瞒哄。隐瞒。瞒天过海。2.〔瞒瞒〕贪爱酒色的样子。3.闭目的样子。[mén]惭愧的样子。
提到"实不相瞒"这个成语,很多人会想起电视剧里主角欲言又止的场景。比如某公司季度会议上,市场部负责人说:"实不相瞒,这次推广效果未达预期,主要问题出在渠道选择。"这种开门见山的表达方式,既保持了专业态度,又为后续解决方案的讨论留出空间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不用更婉转的说法?其实这正是成语的妙处。在职场沟通中,当需要指出问题时,"实不相瞒"就像个缓冲带,既表明坦诚立场,又避免显得过于尖锐。记得去年帮朋友修改创业计划书时,我就用了"实不相瞒,目标用户画像还需要细化",结果对方反而感谢这份直率。
家庭场景里这个成语也常派上用场。孩子拿着70分的试卷回家,父亲说:"实不相瞒,这次成绩让我有点意外,不过我发现你作文进步很大。"这种表达既指出问题,又给予鼓励。我观察过很多亲子沟通案例,带有关键词"实不相瞒"的对话,往往能引导出更深入的交流。
历史上还有个有趣的例子。明朝官员海瑞在奏折中写道:"实不相瞒,臣以为陛下近年过于崇佛",虽然触怒嘉靖皇帝,却成就了直言进谏的美名。这种语言艺术放在今天,教会我们如何在坚持原则与保持礼貌间找平衡点。
当朋友向你咨询建议时,"实不相瞒"能架起真诚的桥梁。上周邻居问我该不该换工作,我说:"实不相瞒,你现在的工作确实发展受限,不过新offer的加班强度要考虑清楚。"后来他告诉我,这句坦诚的建议帮他避免了冲动决定。
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人们反而更珍视真实的交流。就像剥洋葱的过程,"实不相瞒"能帮我们一层层接近事情本质。无论是工作汇报还是日常聊天,当我们需要突破表面客套时,这个四字成语总能成为破冰的利器。重要的是,真诚背后要带着解决问题的善意,这才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