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ī bù xiāng néng
成语解释:积:积久而成的;能:亲善。指一向不和睦。
成语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吴汉传》:“君与刘公积不相能,而信其虚淡,不为之备,终受制矣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兼语式;作谓语;指一向不和睦
繁体字形:积不相能
英文翻译:have always been at variance
积:1.积累;聚集:积少成多。日积月累。积土成山。院子里积了不少水。2.长时间积累下来的:积习。积弊。3.中医指儿童消化不良的病:食积。奶积。捏积。这个孩子有积了。4.乘积的简称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相:[xiāng]1.互相:相像。相识。相距太远。不相上下。2.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:实不相瞒。好言相劝。3.姓。4.亲自观看(是不是合心意):相亲。相中。[xiàng]1.相貌;外貌:长相。聪明相。可怜相。狼狈相。2.物体的外观:月相。金相。3.坐、立等的姿态:站有站相,坐有坐相。4.相位。5.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,如三相交流发电机有三个绕组,每个绕组叫做一相。6.相态。7.观察事物的外表,判断其优劣:相马。8.姓。9.辅助:吉人天相。10.宰相:丞相。11.某些国家的官名,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。12.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:傧相。
能:[néng]1.能力;才干:技能。能耐。无能之辈。2.能量的简称。3.有能力的:能人。能手。能者多劳。这几个人就数他能。4.a)“能”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,“会”表示学得某种本领。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“会”,恢复某种能力用“能”:小弟弟会走路了。他病好了,能下床了。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“能”,也可以用“会”:能写会算。达到某种效率,用“能”,不用“会”: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。b)名词前面文言可以用“能”,白话只用“会”:能诗善画。会英文。会象棋。c)跟“不…不”组成双重否定,“不能不”表示必须,“不会不”表示一定:你不能不来啊!。他不会不来的。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:他不能(会)不答应吧?d)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,用“能(够)”,不用“可(以)”:这雨能下长么?e)用在跟某些动词结合表示被动的可能性时,用“可”,不用“能”:我们是不可战胜的。[nài]1.同“耐”。2.姓。
“积不相能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,但拆开看其实不难理解。“积”是长期积累,“不相能”就是合不来。合起来的意思就是:两个人或群体长期关系紧张,甚至互相排斥。那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生活中有什么例子?咱们往下看。
举个职场例子: 市场部的李姐和技术部的小王,因为项目分工问题吵了半年。李姐觉得小王做事太死板,小王又嫌李姐“不懂技术还乱指挥”。虽然表面维持着同事关系,但每次开会他俩总是一个低头看手机,一个全程黑脸。这种长期互不配合的状态,用“积不相能”来形容就特别贴切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“水火不容”有什么区别? 区别在于时间跨度。“水火不容”更多是性格或立场的天然对立,而“积不相能”强调矛盾是随着时间逐渐累积的。比如小区里原本和睦的邻居,因为楼上漏水三年没解决,最终闹到物业调解,这就是典型的“积不相能”。
再举个家庭场景: 张阿姨和儿媳刚结婚时还能客客气气,后来因为带孩子的方式、生活习惯差异,矛盾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。现在两人虽然住在同一屋檐下,但连厨房都要分时段使用。这种长期积累的隔阂,用“十年婆媳积不相能”来描述,比单纯说“关系不好”更有画面感。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提醒我们关注“量变到质变”的过程。就像办公室里那两个从不沟通的部门,最开始可能只是观点不同,但如果长期缺乏交流机制,最终可能演变成互相拆台的恶性循环。反过来想,如果能早点建立定期沟通会,很多“积不相能”的情况其实可以避免。
下次遇到类似场景时,不妨用用这个成语。它不仅能让表达更精准,还能让对方意识到:矛盾不是突然爆发的,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。就像老话说的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”,发现问题及时沟通,或许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对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