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ǔ rén ěr mù
成语解释:属:集中在一点。指引人注意。
成语出处: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师有功,国人喜以逆之,先入,必属耳目焉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屬人耳目
英文翻译:Human ear
属:[shǔ]1.类别:金属。2.生物学中把同一科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属,如猫科分为猫属、豹属等,禾本科分为稻属、小麦属、燕麦属等。属以下为种。3.隶属:直属。附属。湟中县属青海省。4.归属:胜利终属我们!5.家属;亲属:军属。烈属。6.系;是:查明属实。纯属虚构。7.用十二属相记生年:哥哥属马,弟弟属鸡。见〖生肖〗。[zhǔ]1.连缀;连续:属文。前后相属。2.又同“嘱”。
人:1.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:男人。女人。人们。人类。2.每人;一般人:人手一册。人所共知。3.指成年人:长大成人。4.指某种人:工人。军人。主人。介绍人。5.别人:人云亦云。待人诚恳。6.指人的品质、性格或名誉:丢人。这个同志人很好。他人老实。7.指人的身体或意识:这两天人不大舒服。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。8.指人手、人才:人浮于事。我们这里正缺人。9.(Rén)姓。
耳:1.耳朵:耳聋眼花。耳闻目睹。2.形状像耳朵的东西:木耳。银耳。3.位置在两旁的:耳房。耳门。4.姓。5.而已;罢了:想当然耳。技止此耳。
目:1.眼睛:有目共睹。历历在目。2.网眼;孔:八十目筛。一方寸的网上,竟有百目之多。3.看:目为奇迹。4.大项中再分的小项:项目。细目。5.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目,如鸟纲分为雁形目、鸡形目、鹤形目等,松柏纲分为银杏目、松柏目等。目以下为科。6.目录:书目。药目。剧目。7.名称:题目。名目。8.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,一个点为一目: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。9.姓。
说到“属人耳目”这个成语,可能很多人会感到陌生。其实它并不属于常用成语,更像是“掩人耳目”的误写或变形。不过既然大家好奇,咱们不妨把它拆开来看:“属”有归属、依附之意,“耳目”代指观察和感知。组合起来,这个短语或许可以理解为“将信息归属到特定人的感知范围内”——这和“掩人耳目”中掩盖真相的意思恰好形成有趣的对比。
自问:这个短语能在什么场景下使用呢?假设某公司推出新产品时,刻意选择在小范围测试而非大张旗鼓宣传,我们可以说:“这项技术开发属人耳目地进行着,只有核心团队知晓进度”。这种用法虽然非标准,但能生动表达“限定知情范围”的意味。
个人认为语言本就在不断进化。就像“空穴来风”原指“事出有因”,现在却常被当作“毫无根据”使用。如果“属人耳目”能在具体语境中准确传递“信息定向投放”的概念,或许能发展出新的表达价值。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精准控制传播范围确实是种刚需。
自答:它与常见成语有何区别?相较于“掩人耳目”的欺骗性,“属人耳目”更偏向信息管理的中性表达。比如家长群讨论春游方案时,老师特别叮嘱:“具体安排先属人耳目,等方案完善再通知全体家长”。这种用法既避免了信息混乱,又体现出决策过程的慎重。
有趣的是,在数字时代这种行为有了技术支撑。社交媒体中的“仅对特定分组可见”功能,本质上就是在帮助用户实现“属人耳目”的信息管理。当我们在朋友圈选择部分可见时,其实已经在实践这个成语的现代演绎。
当然要提醒的是,创新表达需建立在沟通双方共识之上。若在正式场合使用非标准成语,最好配合上下文解释清楚。语言就像河流,既有传统河道的滋养,也需要新鲜支流的汇入,关键是要让交流之舟平稳航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