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ěr
  • zhī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ěr mù zhī yù

成语解释:欲:欲望。指耳听眼看,满足于享乐的欲望

成语出处:汉 东方朔《非有先生论》:“务快耳目之欲,以苟容为度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耳目之慾

英文翻译:The desire of ears and eyes

耳目之欲的意思

耳:1.耳朵:耳聋眼花。耳闻目睹。2.形状像耳朵的东西:木耳。银耳。3.位置在两旁的:耳房。耳门。4.姓。5.而已;罢了:想当然耳。技止此耳。

目:1.眼睛:有目共睹。历历在目。2.网眼;孔:八十目筛。一方寸的网上,竟有百目之多。3.看:目为奇迹。4.大项中再分的小项:项目。细目。5.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目,如鸟纲分为雁形目、鸡形目、鹤形目等,松柏纲分为银杏目、松柏目等。目以下为科。6.目录:书目。药目。剧目。7.名称:题目。名目。8.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,一个点为一目: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。9.姓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欲:1.欲望:食欲。求知欲。2.想要;希望:欲言又止。从心所欲。3.需要:胆欲大而心欲细。4.将要:摇摇欲坠。山雨欲来风满楼。

成语评论

哎呦,今天咱们来唠唠“耳目之欲”这个成语吧!说白了,这词儿就是形容人的感官享受——眼睛爱看漂亮的,耳朵爱听好听的。比如你刷短视频停不下来,或者路过奶茶店忍不住买一杯,这不都是“耳目之欲”在作祟嘛?

举个栗子,小明一进商场就被新款的游戏机广告吸引住了,眼睛直勾勾盯着屏幕,耳朵里还循环播放着“限时折扣”的广播。他一边嘀咕“我就看看不买”,一边默默掏出了钱包……你看,这就是典型的“耳目之欲”让人防不胜防啊!

这时候有人要问了:“那这成语到底想说啥?鼓励大家追求享受吗?”哎您别说,还真不是!它更像在提醒咱们:感官刺激虽然爽,但得把握个度。就像吃火锅辣得过瘾,可要是天天吃,肠胃可就要抗议了。

说到这儿,我突然想起个有意思的现象。现在好多App设计得花里胡哨,动不动就弹出小红点提示音,这不就是利用“耳目之欲”让人上瘾吗?要我说啊,咱得学会给自己设个“防沉迷模式”。比如刷手机前定个闹钟,或者把购物软件藏到文件夹深处——眼不见,心不烦嘛!

不过话说回来,耳目之欲也不是洪水猛兽。周末看场IMAX电影,睡前听段ASMR助眠,这些适度的小享受确实能让生活更有滋味。关键得明白啥时候该收手,就像老祖宗说的“过犹不及”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
最后插句大实话: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守住自己的注意力可比守住钱包还难。下次再被各种“耳目之欲”包围时,不妨深呼吸三秒,问问自己:“这玩意儿是真需要,还是单纯被勾起了馋虫?”保准能帮你省下不少冤枉钱和时间!

耳目之欲的造句

  1. 造句 耳目之欲接,则败其思;蚊虻之声闻,则挫其精。
  2. 造句 心想,这家是不是可以满足耳目之欲。
  3. 造句 人迹所至,舟楫所通,莫不为郡县,然纵耳目之欲,穷侈靡之变,不顾百姓之饥寒穷匮也。
  4. 造句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:情其四支,不顾父母之养,一不孝也;博弃好饮酒,不顾父母之养,二不孝也;好货财,私妻子,不顾父母之养,三不孝也;从耳目之欲,以为父母戮,四不孝也;好勇斗狠,以危父母,五不孝也。
  5. 造句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,惰其四支,不顾父母之养,一不孝也;博奕好饮酒,不顾父母之养,二不孝也;好货财,私妻子,不顾父母之养,三不孝也;从耳目之欲,以为父母戮,四不孝也;好勇斗狠,以危父母,五不孝也。
  6. 造句 今人之性,生而有好利焉,顺是,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;生而有疾恶焉,顺是,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;生而有耳目之欲,有好声色焉,顺是,故**生而礼义文理亡焉。然则从人之性,顺人之情,必出于争夺,合于犯分乱理,而归于暴。荀子 
  7. 造句 虽有金石之坚,犹将销铄而挺解也,况其在筋骨之间乎哉?故曰:纵耳目之欲,恣支体之安者,伤血脉之和。
  8. 造句 顾父母之养,二不孝也;好货财,私妻子,不顾父母之养,三不孝也;从耳目之欲,以为父。
  9. 造句 在风景清秀之地,一行人往往停下稍作休息,夏荷也是即兴之人,不时也抚琴一曲,让众人穷耳目之欲。
  10. 造句 若为情欲杂念分文,则本来面目一切抹倒,又为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分损灵犀、蔽其慧性,以致不能悟道,所以达摩大师面壁少林九载者,是不纵耳目之欲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