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uō rén ěr mù
成语解释:开扩眼界,使耳目清新。
成语出处: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五六:“大家之作,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,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;用于使人开眼界
繁体字形:豁人耳目
英文翻译:To be outspoken
豁:[huō]1.裂开:豁了一个口子。纽襻儿豁了。2.狠心付出很高的代价;舍弃:豁出三天工夫也得把它做好。[huò]1.开阔;开通;通达:豁然。豁达。显豁。2.免除:豁免。[huá]见〖划拳〗(豁拳)。
人:1.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:男人。女人。人们。人类。2.每人;一般人:人手一册。人所共知。3.指成年人:长大成人。4.指某种人:工人。军人。主人。介绍人。5.别人:人云亦云。待人诚恳。6.指人的品质、性格或名誉:丢人。这个同志人很好。他人老实。7.指人的身体或意识:这两天人不大舒服。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。8.指人手、人才:人浮于事。我们这里正缺人。9.(Rén)姓。
耳:1.耳朵:耳聋眼花。耳闻目睹。2.形状像耳朵的东西:木耳。银耳。3.位置在两旁的:耳房。耳门。4.姓。5.而已;罢了:想当然耳。技止此耳。
目:1.眼睛:有目共睹。历历在目。2.网眼;孔:八十目筛。一方寸的网上,竟有百目之多。3.看:目为奇迹。4.大项中再分的小项:项目。细目。5.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目,如鸟纲分为雁形目、鸡形目、鹤形目等,松柏纲分为银杏目、松柏目等。目以下为科。6.目录:书目。药目。剧目。7.名称:题目。名目。8.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,一个点为一目: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。9.姓。
“豁人耳目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,但用起来特别生动。比如有人第一次看到雪山日出时的反应:“远处的雪山被朝阳染成金色,云层像被撕开一道口子,阳光倾泻而下——那一刻的景象真是豁人耳目!”这种描述不仅画面感强,还能让读者瞬间联想到那种震撼的视觉体验。
问:为什么要用“豁人耳目”而不是“眼前一亮”?答:这个成语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包含了“听觉+视觉”的双重冲击。比如听了一场民乐演奏会:“笛声穿透雨幕,琵琶声像珍珠落玉盘,配合舞台的山水布景,整套表演堪称豁人耳目。”这里既有声音的层次感,又有视觉的沉浸感。
有个朋友曾分享过他的经历:在敦煌莫高窟看到千年壁画时,原本以为只是普通文物,没想到那些斑驳的色彩在专业灯光下突然鲜活起来,“就像有人突然掀开蒙在眼前的纱帘,完全就是豁人耳目的感受”。这种比喻让抽象成语变得触手可及。
问:现代生活中还能用这个成语吗?答:当然!科技产品发布会就是个典型场景。当折叠屏手机第一次亮相时,观众席此起彼伏的惊叹声,就像在说:“机械结构的精妙转换配合屏幕展开的瞬间,确实豁人耳目。”既形容产品的创新性,又暗含对技术美学的赞赏。
个人觉得,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“豁人耳目”的体验反而更珍贵。上周在菜市场看到位老伯用竹条编凤凰,普通的材料在他手里翻飞成型,围观群众都看呆了——这种返璞归真的手艺,比很多高科技展示更能触发“豁人耳目”的惊叹。
最后想说的是,这个词像把钥匙,能打开我们对新鲜事物的感知力。下次遇到让你瞳孔地震、耳朵竖起的时刻,不妨试试用“豁人耳目”来形容,说不定能碰撞出新的语言火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