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ěr mù zhāo zhāng
成语解释:昭彰:十分明显,人所共见。众人已听到和看到,十分明显。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,无法藏匿。
成语出处: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十七回:“却说刑部审问过,见耳目昭彰,料难隐瞒,十分为过学士不安,只得会同礼臣复奏一本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;指清清楚楚,无法藏匿
繁体字形:耳目炤彰
英文翻译:universally known
耳:1.耳朵:耳聋眼花。耳闻目睹。2.形状像耳朵的东西:木耳。银耳。3.位置在两旁的:耳房。耳门。4.姓。5.而已;罢了:想当然耳。技止此耳。
目:1.眼睛:有目共睹。历历在目。2.网眼;孔:八十目筛。一方寸的网上,竟有百目之多。3.看:目为奇迹。4.大项中再分的小项:项目。细目。5.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目,如鸟纲分为雁形目、鸡形目、鹤形目等,松柏纲分为银杏目、松柏目等。目以下为科。6.目录:书目。药目。剧目。7.名称:题目。名目。8.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,一个点为一目: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。9.姓。
昭:1.明显;显著:昭彰。昭著。2.表明;显示:以昭信守。3.姓。
彰:1.明显;显著:昭彰。欲盖弥彰。相得益彰。2.表彰;显扬:彰善瘅恶。3.姓。
哎哟,今天咱们来聊聊“耳目昭彰”这个成语。先抛个问题:这词儿到底啥意思?简单来说啊,就是说某件事特别明显,大伙儿都看得明明白白,藏都藏不住。比如最近小区里垃圾分类搞得好,连三岁小孩都知道“厨余垃圾扔绿桶”,你说这算不算“耳目昭彰”?
有人可能要问:“这和‘众所周知’有啥区别?”问得好!这俩词虽然都表示大家都知道,但“耳目昭彰”更强调“亲眼看到、亲耳听到”的证据感。比方说老王家儿子考上清华,校门口大红横幅挂三天,街坊邻居见面就夸——这种实打实的场面才叫“耳目昭彰”。
说个真实场景:前阵子网红奶茶店排长队,队伍从二楼绕到停车场。路过的外卖小哥都掏出手机拍照,边拍边喊:“嚯!这阵仗够耳目昭彰的啊!”你看,用在这儿是不是特贴切?既说明事情明显,又带点围观群众的现场感。
不过要注意啊,这成语可别跟“昭然若揭”搞混了。虽然都带“昭”字,但“昭然若揭”多指坏事暴露,而“耳目昭彰”中性得多。比如明星官宣恋情上热搜,咱们可以说“他俩的恋情早就耳目昭彰”,但要是说成“昭然若揭”就有点怪怪的了。
个人觉得这成语特别适合新媒体时代。现在谁家有点风吹草动,朋友圈转两圈就传开了。就像上周菜市场猪肉降价,摊主刚换价格牌,大妈们的微信群已经“耳目昭彰”地传遍了全城。这种即时传播的特性,可不就是成语的现代版注解嘛!
最后提醒大伙儿,用成语得看场合。要是跟老板汇报工作,说“咱们项目的进度真是耳目昭彰”,可能不如“进展透明”来得合适。毕竟书面语和口语还是有区别的,灵活运用才是王道。下次遇到明摆着的事儿,记得把这个成语掏出来遛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