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ǎo bù shèng zhuō
成语解释:拙:笨拙。有时巧捷不如笨拙
成语出处:《清史稿·艺术·江之桐传》:“洎乎接刃,则霍然而去。故曰‘巧不胜拙’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巧不勝拙
英文翻译:Too clever to be clumsy
巧:1.心思灵敏,技术高明:巧干。能工巧匠。他的手艺很巧。2.(手、口)灵巧:心灵手巧。他嘴巧,学谁像谁。3.恰好;正遇在某种机会上:恰巧。偏巧。凑巧。巧遇。来得真巧。我一出大门就碰到他,真巧极了。4.虚浮不实的(话):花言巧语。5.姓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胜:[shèng]1.胜利(跟“负、败”相对):打胜仗。取胜。2.打败(别人):以少胜多。战胜敌人。3.比另一个优越(后面常带“于、过”等):事实胜于雄辩。实际行动胜过空洞的言辞。4.优美的(景物、境界等):胜景。胜境。引人入胜。5.姓。6.(旧读shēng)能够承担或承受:胜任。不胜。7.古代戴在头上的一种首饰:方胜。[shēng]肽的旧称。
拙:1.笨:弄巧成拙。2.谦辞。称自己的文章、意见等:拙作。拙见。
“巧不胜拙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矛盾——既然“巧”是聪明,“拙”是笨拙,为什么聪明反而赢不了笨拙呢?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小明为了给朋友做生日蛋糕,特意买了十几种材料,研究了复杂的裱花技巧,结果手忙脚乱烤焦了蛋糕;而隔壁阿姨只用鸡蛋、面粉和糖,半小时就端出一盘松软香甜的戚风。这时候小明挠头感叹:“原来简单点反而更靠谱啊!”
这时候你可能想问:为什么费尽心思的“巧”会输给平平无奇的“拙”?其实关键在于“合适”二字。就像穿衣服,晚礼服再华美,去爬山也得换成运动鞋。去年我们公司有个项目,团队花三个月设计了炫酷的交互界面,结果客户说:“我只要个能快速导出的表格。”当时大家面面相觑,突然懂了什么叫“需求不对,努力白费”。
不过也别把“拙”理解成偷懒。有个做陶艺的朋友说过很有意思的话:“拉坯机转得再快,不如手捏的陶器有呼吸感。”他工作室最贵的作品,反而是学徒时期歪歪扭扭做的第一个茶杯。这种“拙”里藏着真诚和专注,就像小时候妈妈织的毛衣,针脚不齐却特别暖和。
说到这里,我突然想到个有趣的现象。现在很多APP界面越来越简洁,连手机厂商都在比谁的设置菜单更“傻瓜式”。这或许说明,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人们更渴望直击本质的解决方案。就像导航软件不会告诉你地球经纬度,只会说“前方路口左转”——这种“拙”的背后,其实是经过精密计算的“大巧”。
下次当你准备大展身手时,不妨先停一停。问问自己:这个方法是不是在炫技?有没有更直接的路径?毕竟老话说的好,“劈柴不照纹,累死劈柴人”。有时候放下对“巧”的执着,眼前的难题反而会像解开缠在一起的耳机线,轻轻一抖就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