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ù shèng bēi zhuó
成语解释:不胜:经不起。比喻喝酒太多,为酒所困
成语出处:宋·朱彧《萍洲可谈》第三卷:“东坡倅杭,不胜杯酌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喝醉了
繁体字形:不勝桮酌
英文翻译:Too much to drink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胜:[shèng]1.胜利(跟“负、败”相对):打胜仗。取胜。2.打败(别人):以少胜多。战胜敌人。3.比另一个优越(后面常带“于、过”等):事实胜于雄辩。实际行动胜过空洞的言辞。4.优美的(景物、境界等):胜景。胜境。引人入胜。5.姓。6.(旧读shēng)能够承担或承受:胜任。不胜。7.古代戴在头上的一种首饰:方胜。[shēng]肽的旧称。
杯:1.杯子:茶杯。杯盘狼藉。举杯痛饮。2.杯状的锦标:银杯。奖杯。捧杯。夺杯。3.姓。
酌:1.倒酒;喝酒:对酌。自斟自酌。2.酒饭:便酌。3.考虑;商量:酌加修改。
哎呀,你听过“不胜杯酌”这个成语吗?说白了,就是形容一个人酒量不行,喝不了几口就上头。比如同事聚餐,老张刚抿了一口啤酒就摆手:“别劝了,我真是不胜杯酌啊!”这时候大伙儿哈哈一笑,也就没人硬劝了。你看,这词儿用起来是不是特贴切?
那有人可能要问了:“不胜杯酌”和“酒量差”有啥区别?嘿,这问题问得好!其实成语自带文化味儿啊。比如朋友聚会,你说“我酒量差”听着像在解释,但来一句“我向来不胜杯酌”,是不是瞬间多了点文绉绉的幽默感?不信你试试,保准让人印象深刻。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年轻人聚会讲究个随性。前两天参加同学会,有个妹子直接说:“我喝奶茶都比喝酒精神!”你猜怎么着?大家反而觉得她真实可爱。所以说啊,成语虽然有趣,但关键还是看场合。要是跟铁哥们撸串,可能还是“真喝不动了”更接地气。
这里插个冷知识:古人用“不胜杯酌”可不光是自谦。像《世说新语》里记载,有个名士赴宴前就声明自己“量浅难持觞”,结果主人家特意备了茶水果汁。你看,早在一千多年前,咱们老祖宗就懂得尊重个人选择了,这境界够现代的吧?
个人觉得啊,酒桌文化确实该改改了。能喝的多喝点,不能喝的也别勉强。就像吃火锅有人要微辣有人要清汤,大家吃得开心最重要。再说了,现在流行养生局,喝个枸杞茶聊聊天,不也挺好?关键是要互相理解,你说是这个理儿不?
最后唠叨句:不管能不能喝,懂得量力而行才是真本事。下次遇到劝酒的,不妨笑着来句“实在不胜杯酌,以茶代酒敬各位”,既不失礼数又守住底线。毕竟嘛,聚会图的是开心,又不是拼酒量对不对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