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ù shèng méi jǔ
成语解释:胜:尽;枚:个。无法一个一个全部列举出来。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。
成语出处:清 钱大昕《十驾斋养新录》:“而宋人撰述不见于志者,又复不胜枚举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动宾式;作谓语、补语;用于列举的场合
繁体字形:不勝枚舉
英文翻译:be too numerous to enumerate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胜:[shèng]1.胜利(跟“负、败”相对):打胜仗。取胜。2.打败(别人):以少胜多。战胜敌人。3.比另一个优越(后面常带“于、过”等):事实胜于雄辩。实际行动胜过空洞的言辞。4.优美的(景物、境界等):胜景。胜境。引人入胜。5.姓。6.(旧读shēng)能够承担或承受:胜任。不胜。7.古代戴在头上的一种首饰:方胜。[shēng]肽的旧称。
枚:1.跟“个”相近,多用于形体小的东西:三枚奖章。不胜枚举(无法一个一个地全举出来)。2.姓。
举:1.往上托;往上伸:举重。举手。高举着红旗。2.举动:义举。壮举。一举一动。一举两得。3.兴起;起:举义。举兵。举火。4.生(孩子):举一男。5.推选;选举:推举。举代表。公举他做学习组长。6.举人的简称:中举。武举。7.提出:列举。举一反三。举个例子。8.全:举座(所有在座的人)。举国。举世。9.姓。
哎哟喂,你瞅瞅这成语“不胜枚举”啊,说白了就是多到数不过来嘛!比如说你逛超市看到货架上密密麻麻的零食,想给朋友推荐几款,结果发现每种口味都能扯出三五条好评——这时候用“这里的零食种类简直不胜枚举”来形容,是不是特别贴切?问题来了:为啥非得用这个成语呢?答案很简单啊,它能把“多到爆炸”的感觉压缩成四个字,还带点文绉绉的韵味。
咱再举个栗子。历史书上那些改朝换代的故事,你随便翻两页就能发现,光是唐朝的诗人名字就能列出一箩筐。这时候要是有人问:“唐代诗人到底有多少位?”你回他一句“那可不胜枚举”,立马显得既有文化又不把话说死。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模糊表达会不会让人觉得不专业?其实恰恰相反,用成语留白反而能引发听者的想象力,毕竟谁也不想听人念半小时的名单对吧?
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。现在科技发展得跟坐火箭似的,每天冒出来的新APP多到让人眼花缭乱。前两天我手机里那个应用商店,光是健身软件就刷了七八屏没重样的。这时候要形容这种盛况,“新兴的健身应用不胜枚举”可比干巴巴地说“很多”生动多了。不过咱也得留个心眼儿,信息爆炸的时代,“不胜枚举”的东西未必都是精品,挑花了眼反而容易捡了芝麻丢西瓜。
说点掏心窝子的话,我觉得“不胜枚举”这词儿特别适合形容当代人的选择困境。就拿追剧来说吧,各大平台每个月上新几十部剧集,观众反倒患上“选择困难症”。这时候要是朋友问最近有啥好剧推荐,你两手一摊:“现在的剧集类型多到不胜枚举,要不你先说说想看啥类型?”你看,既表达了现实情况,又把选择权抛回给对方,这波操作是不是很机智?
话说回来,面对“不胜枚举”的事物,咱们普通人该怎么破局呢?依我看啊,关键不在数量多少,而在于培养自己的筛选雷达。就像沙滩上捡贝壳,与其纠结哪个都好看,不如先想清楚自己要串成什么样的项链。毕竟生活这场大超市,货架上的选项永远在更新换代,但购物车容量可是有限的哟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