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wán
  • quā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ù wán bù quān

成语解释:犹言顽固不化。

成语出处:《明史·广西土司传二·思明》:“帝曰:‘蛮人怙顽不悛,终必取祸,姑待之。’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怙頑不悛

英文翻译:remain impenitent

怙顽不悛的意思

怙:1.依靠;仗恃。2.坚持:怙恶不悛。

顽:1.愚蠢无知:冥顽不灵。2.不容易开导或制伏;固执:顽梗。顽疾。顽敌。3.顽皮:顽童。4.姓。5.同“玩1”。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悛:悔改:怙恶不悛(坚持作恶,不肯悔改)。

成语评论

怙顽不悛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拗口,但它背后的含义其实挺有意思的。先举个例子:小明总是不听朋友劝告,沉迷游戏导致成绩下滑,老师找他谈话时叹气说:“这孩子怙顽不悛,真是让人头疼。”这里的“怙顽不悛”就形象地描绘了小明坚持错误、不愿改正的状态。

为什么用这个成语?你可能想问:“直接说‘死不悔改’不行吗?”其实成语的特殊性在于它浓缩了文化意象。就像“怙”原指依靠,“悛”是悔改的意思,四个字组合后不仅描述行为,更暗含了“明明有条件改正却选择固执”的微妙态度,适合用在需要强调长期性或严重性的场合。

生活中怎么避免成为“怙顽不悛”的人?举个反例:公司会议上,老王坚持用落后方案导致项目延期。当同事提醒时,他不仅不反思反而找借口。这种情况下,若能主动承认“我之前确实考虑不周”,就能避免被贴上这个标签。个人认为,关键在于培养“接受反馈的勇气”——这比单纯强调改正错误更有建设性。

成语使用要注意什么?曾经有篇文章批评某企业环保问题,写道“管理层怙顽不悛二十年”,结果引发争议。这里的问题在于:成语本身带有强烈批判色彩,更适合描述个体而非群体。若改为“环保意识迟迟未能提升”,既保持客观又更准确。

现代社会中,“怙顽不悛”的现象其实正在减少。随着教育普及和心理咨询的发展,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自我修正能力。就像智能手机系统会定期更新修复漏洞,人类认知的“软件升级”也正在成为常态。这种转变让原本略显沉重的成语,反而成为提醒我们进步的反面教材。

下次遇到朋友重复犯错时,或许可以开玩笑说:“再这么怙顽不悛,小心变成成语故事主人公哦!”用轻松的方式传递提醒,既保留成语的文化韵味,又符合现代人沟通习惯。毕竟语言就像河流,既要守护源头活水,也要顺应时代流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