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āng
  • wǎn
  • jǐ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āng yú wǎn jǐng

成语解释:桑榆;夕阳余光所在的地方。夕阳斜照桑榆树的黄昏景象,指傍晚。比喻垂老之年

成语出处:宋·苏轼《罢登州谢杜宿州启》:“桑榆晚景,忽蒙收录之恩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比喻垂老之年

繁体字形:桑榆晚景

英文翻译:Sangyu evening scene

桑榆晚景的意思

桑:1.桑树,落叶乔木,树皮有浅裂,叶子卵形,花黄绿色。叶子是蚕的饲料,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,果穗可以吃,嫩枝、根皮、叶和果实均可入药。2.(Sāng)姓。

榆:1.榆树,落叶乔木,叶子卵形,花有短梗。翅果倒卵形,叫榆钱。木材可供建筑或制器具用。2.(Yú)姓。

晚:1.晚上:今晚。晚会。从早到晚。2.时间靠后的:晚稻。晚秋。晚年。晚清(清朝末年)。3.比规定的或合适的时间靠后:八点再去就晚了。今年的春天来得晚。4.后来的:晚辈。5.后辈对前辈的自称(用于书信)。6.靠后的一段时间,特指人的晚年:岁晚。晚节。晚景。7.姓。

景:[jǐng]1.环境的风光:景色。景致。景物。景观。景气(a.景色;b.指经济繁荣现象,统指兴旺)。景深。2.情况,状况:景象。景况。年景。3.佩服,敬慕:景仰。景慕。4.高,大:景行(xíng),也读作景行(háng)。5.姓。[yǐng]古同“”,影子。

成语评论

桑榆晚景”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晚年生活。比如:“李爷爷退休后养花种菜、读书写字,邻居们都夸他的桑榆晚景过得充实又自在。”这里既体现了年龄阶段的客观事实,又传递出积极的生活态度——晚年不等于“凄凉”,反而可以成为新的起点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个成语只能用来描述物质条件好的老人吗?”其实不然。比如:“王奶奶虽然住在老小区,但每天和街坊聊天、帮邻居看孩子,她的桑榆晚景充满了人情温度。”可见重点不在于物质丰俭,而在于精神世界的饱满程度。晚年生活质量更多取决于个人心态和社交连接。

历史典故中也不乏精彩案例。北宋文豪苏东坡被贬海南时已近花甲,却写下“日啖荔枝三百颗”的洒脱诗句。这种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生活热情的状态,正是“桑榆晚景”的绝佳诠释。它提醒我们:生命的尾声同样值得用心经营,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风景。

现代人寿命普遍延长,“晚年”的界定正在发生变化。我认为这个成语在当代有了新内涵——60岁学钢琴、70岁当网红不再是稀奇事。就像张伯伯在社区开直播教书法,观众既有同龄人也有年轻人,这种跨代际的互动让“桑榆晚景”焕发出时代特色,打破了人们对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使用这个成语时要避免先入为主的悲情色彩。与其说“他的桑榆晚景实在可怜”,不如观察具体情境:“老周独居但坚持每天晨练,还组织老年登山队,把桑榆晚景过成了彩霞满天的模样。”语言的选择会影响我们对老年群体的认知,用更开放的视角看待生命晚期,或许能发现更多可能性。

当我们在公园看到银发伴侣携手散步,在老年大学遇见认真记笔记的学员,这些生动的场景都在重新定义“桑榆晚景”。它不再是倒计时的焦虑,而是转化为沉淀后的从容。就像秋日银杏,虽然临近落叶时节,金灿灿的叶片反而成就了一年中最耀眼的风景。

桑榆晚景的造句

  1. 造句 老伯以种花、养雀来度过桑榆晚景。
  2. 造句 到那时高拱禄位尽失,为桑榆晚景着想,大致再不会申斥拒收。
  3. 造句 悠游林下,有泉石天籁伴桑榆晚景,何乐而不为?怎奈先帝宾天之时,拉着我的手,要我辅佐幼主,保住大明江山,皇图永固。
  4. 造句 老夫这一回去,已是雨中黄叶树,灯下白头人,桑榆晚景已经没有几年了,哪还敢奢望在什么红颜知己。
  5. 造句 农历九月初九,两阳相重,故叫“重阳”,重阳节又是“老人节”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,或登高以锻炼体魄,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