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yǒu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ǐ yǒu yú gū

成语解释:辜:罪恶。形容罪大恶极;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。

成语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路温舒传》:“盖奏当之成,虽咎繇听之,犹以为死有余辜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紧缩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

繁体字形:死有余辜

英文翻译:one 's crime deserves more than death

死有余辜的意思

死:1.(生物)失去生命(跟“生、活”相对):死亡。死人。这棵树死了。死棋。死火山。2.不顾生命;拼死:死战。死守。3.至死,表示坚决:死不认输。死也不松手。4.表示达到极点:笑死人。高兴死了。死顽固。5.不可调和的:死敌。死对头。6.固定;死板;不活动:死脑筋。死心眼。死规矩。死水。开会的时间要定死。7.不能通过:死胡同。死路一条。把漏洞堵死。

有:[yǒu]1.存在:有关。有方(得法)。有案可稽。有备无患。有目共睹。2.表示所属:他有一本书。3.表示发生、出现:有病。情况有变化。4.表示估量或比较:水有一丈多深。5.表示大、多:有学问。6.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:有劳。有请。7.无定指,与“某”相近:有一天。8.词缀,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:有夏。有宋一代。[yòu]古同“”,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。

余:1.剩下来的;多余的:余粮。2.零数:十余人。一斤余。3.文言人称代词。我。4.“餘”,另同“

辜:1.罪:无辜。死有余辜。2.背弃;违背:辜负。辜恩背义。3.姓。

成语评论

死有余辜”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?举个例子:某贪污官员落马后,群众拍手称快:“他受贿上亿元,害得多少家庭支离破碎,真是死有余辜!”这里的“死有余辜”强烈表达了“就算处以极刑也无法抵消其罪行”的愤慨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个成语只能用在法律案件里吗?”其实不然。比如某小说中,反派角色为争夺遗产毒杀亲人,作者写道:“他机关算尽却误杀亲生女儿,这般结局死有余辜。”这里就巧妙运用在虚构故事中,强化了人物的悲剧性和罪有应得感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自带“量刑标尺”。当有人说“某某死有余辜”,其实已经在心里给事件定了性——既认定其罪行严重性远超常规惩罚,又暗含“现有刑罚不足以惩戒”的潜台词。就像看到连环杀人犯被判死刑时,常有人感叹:“枪毙十次都死有余辜。”

值得注意的是,当代使用这个成语时容易出现“情绪过载”。去年有网红因虚假宣传被揭穿,部分网友留言“这种骗子死有余辜”,实际上已超出成语本身的适用范围。这提醒我们:语言是面照妖镜,既能照见事实,也可能放大戾气。
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就像社会情绪的测温仪。当它频繁出现在公共讨论中,往往反映着群体对某类事件的高度敏感。比如近年食品安全事件曝光时,“黑心商家死有余辜”的声浪,本质上是对民生领域底线的强烈维护诉求。

最后留个思考题:当我们使用这类带有终极审判意味的成语时,是否也在无形中简化了复杂的社会问题?语言的力量既能凝聚共识,也可能成为蒙蔽思考的幕布。下次脱口而出“死有余辜”前,或许该停顿三秒,想想这个词承载的重量是否与事实相称。

死有余辜的造句

  1. 造句 擢发难数的他,死有余辜。
  2. 造句 “四人帮”罪恶滔天,死有余辜。
  3. 造句 这个罪犯嗜杀成性、十恶不赦,死有余辜。
  4. 造句 他欺压乡邻,杀人逼命,万恶不赦,死有余辜。
  5. 造句 对于罪大恶极的人要严惩不贷,因为他死有余辜!
  6. 造句 汤姆的确是个卑鄙的懦夫,死有余辜。
  7. 造句 他奸杀了那个可怜的女孩。我觉得他死有余辜!
  8. 造句 这种卖国求荣、残害忠良的奸臣,真是死有余辜。
  9. 造句 鸩鸟和毒蛇都是有毒的动物,后者死有余辜,前者却深得人们的喜爱,这是因为它们一个是用毒来害人,一个是为了帮助人才会有毒。
  10. 造句 这个被判死刑的悍匪,杀人无数,罪大恶极,死有余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