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ì yǒng rú shān
成语解释:形容恼怒到极点。
成语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吴主传》:“权大怒,欲自征渊”裴松之注引晋 虞溥《江表传》:“朕年六十,世事难易,靡所不尝,近为鼠子所前却,令人气涌如山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;含贬义
繁体字形:氣湧如山
英文翻译:extremely angry
气:1.没有一定的形状、体积,能自由散布的物体:气体。2.呼吸:没气了。气厥。气促。气息。一气呵成。3.自然界寒、暧、阴、晴等现象:气候。气温。气象。4.鼻子闻到的味:气味。臭气。5.人的精神状态:气概。气节。气魄。气派。气馁。6.怒,或使人发怒:不要气我了。气恼。气盛(shèng)。忍气吞声。7.欺压:受气。8.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:气功。气血。气虚。9.中医指某种症象:痰气。湿气。10.景象:和气。气氛。气韵(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)。
涌:[yǒng]1.水或云气冒出:泪如泉涌。风起云涌。2.从水或云气中冒出:雨过天晴,涌出一轮明月。脸上涌起了笑容。3.波峰呈半圆形,波长特别大、波速特别高的海浪。[chōng]河汊(多用于地名):河涌。虾涌(在广东)。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山:1.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:高山。山顶。2.像山的东西:冰山。3.蚕蔟:蚕上山了。4.山墙:房山。
“气涌如山”这个成语,形容一个人情绪激动到极点,仿佛胸口有座火山要喷发。比如,老张听说自己辛苦半年的项目被同事抢了功劳,当场拍桌而起,气得脸色通红,旁人看了都忍不住后退两步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气涌如山”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用‘山’来比喻情绪?”其实这里藏着古人的智慧。山有厚重感和压迫感,当愤怒、委屈等情绪堆积到难以承受时,那种“压得人喘不过气”的状态,确实像有座山压在胸口。比如《三国演义》里张飞得知关羽被害时“环眼圆睁,钢髯倒竖”,连手里的酒杯都捏碎了,这种爆发前的压抑感,正是成语的精髓所在。
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。上周小区物业擅自提高停车费,王阿姨在业主群里连发三条60秒语音,声音大得隔着手机屏都能感觉到震动。邻居老李开玩笑说:“您这火气快把咱楼顶掀了。”虽然带着调侃,但确实描绘出了“气涌如山”的生动画面。
这时候有人会疑惑:“情绪爆发真的好吗?”我的看法是,关键看如何转化。去年公司竞标失败,市场部刘经理在会议室里来回踱步,拳头攥得咯咯响。但半小时后他召集团队冷静分析原因,最终在下个季度扳回一局。这说明强烈的情绪若能转化为行动力,反而能成为突破困局的推动剂。
遇到“气涌如山”的情况,不妨试试“三步降温法”:先深呼吸数到十,再找个安静角落给情绪“泄洪”,最后用纸笔写下最想说的三句话。就像上个月快递小哥送错包裹,小陈本来要发火,结果发现对方顶着38度高温跑了四趟,反倒递了瓶冰水过去——你看,情绪的山峰也能化作理解的桥梁。
下次当你感觉“气涌如山”时,记得山脚下往往藏着解决问题的路径。毕竟连喜马拉雅山脉都有登山者开辟的新路线,我们的情绪高峰,同样能找到穿越迷雾的指南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