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uān zhě rú shān
成语解释:形容观看人数众多
成语出处:唐·杜甫《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》:“昔有佳人公孙氏,一舞剑器动四方,观者如山色沮丧,天地为之久低昂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状语;形容观看人数众多
繁体字形:观者如山
英文翻译:Visitors are like mountains
观:[guān]1.看:观看。走马观花。坐井观天。2.景象或样子:奇观。改观。3.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:乐观。悲观。世界观。[guàn]1.道教的庙宇:道观。白云观。2.(Guàn)姓。
者:1.用在形容词、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、动词性词组后面,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:强者。老者。作者。读者。胜利者。未渡者。卖柑者。符合标准者。2.用在某某工作、某某主义后面,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:文艺工作者。共产主义者。3.用在“二、三”等数词和“前、后”等方位词后面,指上文所说的事物:前者。后者。二者必居其一。两者缺一不可。4.用在词、词组、分句后面表示停顿:风者,空气流动而成。5.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(多见于早期白话):路上小心在意者!6.姓。7.指示代词。义同“这”(多见于早期白话):者番。者边。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山:1.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:高山。山顶。2.像山的东西:冰山。3.蚕蔟:蚕上山了。4.山墙:房山。
“观者如山”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举个例子:某次社区篮球赛决赛,场边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,加油声此起彼伏,真是观者如山,连路过的外卖小哥都停下车踮脚张望。
有人会问:“观者如山和‘人山人海’有什么区别?”其实前者更聚焦于“围观”场景,比如街头艺人表演时,围观群众围成密不透风的圆圈,这时候说“观者如山”就比“人山人海”更精准。而后者更适合形容火车站、景区这类开放空间的大规模人群。
最近在公园看到个有趣现象:老大爷用毛笔蘸水写地书,原本稀疏的观众随着他写下“观者如山”四个大字,真的渐渐聚集成山字形的人墙。这让我想到,当代人虽然习惯了线上围观直播,但线下这种真实可触的集体参与感,依然有着屏幕无法替代的温度。
有个值得注意的细节:成语中的“山”不仅是数量比喻,更暗含了人群的稳定性。就像上周商场促销活动,刚开始确实观者如山,但半小时后人群就散得像退潮——这种流动状态,或许用“川流不息”更合适。可见成语的微妙之处,往往藏在动态变化里。
最后分享个冷知识:古人用“观者如山”时,常搭配“色动”这样的词,比如《唐宋传奇集》里写杂技表演“观者如山,色动神摇”。这种搭配现在虽不常见,但提醒我们:好的围观不仅是数量堆积,更要写出人群的情绪共振。就像现在看露天电影,最动人的不是黑压压的人头,而是此起彼伏的笑声在夜色中交织成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