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dòng
  • xīn
  • hài
  • ěr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dòng xīn hài ěr

成语解释:形容使人震惊。

成语出处: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金鼓迭起,铿锵铛鼞,洞心骇耳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;用于事情等

繁体字形:洞心駭耳

英文翻译:Dreadful

洞心骇耳的意思

洞:[dòng]1.洞穴;窟窿。2.透彻;清楚:洞晓。洞若观火。3.数目“0”的另一种说法。[tóng]地名,洪洞

心:1.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。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,稍偏左方,呈圆锥形,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,内部有四个空腔,上部两个是心房,下部两个是心室。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。也叫心脏。2.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:心思。心得。用心。谈心。一心一意。你心想到哪里去了?3.中心;中央的部分:江心。圆心。重心。4.二十八宿之一。5.姓。

骇:惊吓;震惊:惊涛骇浪。骇人听闻。

耳:1.耳朵:耳聋眼花。耳闻目睹。2.形状像耳朵的东西:木耳。银耳。3.位置在两旁的:耳房。耳门。4.姓。5.而已;罢了:想当然耳。技止此耳。

成语评论

洞心骇耳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,但它其实是形容某件事让人内心震动、耳朵发麻的冲击感。比如朋友突然说“我中了一千万彩票”,那种震撼就像脑袋里炸了个烟花,耳朵嗡嗡作响,这就是典型的“洞心骇耳”时刻。

什么时候适合用这个成语呢?想象一个记者揭露贪腐案件的场景:“调查报告里的数字让所有人洞心骇耳——原来消失的救灾款能建三十所小学。”这里用成语比直接说“震惊”更有画面感,既表达了数据本身的冲击力,又暗含了公众的愤怒与痛心。
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“触目惊心”有什么区别?举个反例就明白了。看到车祸现场可以说“触目惊心”,但听到亲人患癌的消息更适合用“洞心骇耳”——前者强调视觉冲击,后者侧重心理层面的震荡。就像上周邻居阿姨听说儿子被诈骗二十万,整个人瘫坐在地上的样子,旁人光是听着都觉得心脏被攥紧了。

我发现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特别有生命力。短视频里博主揭秘食品添加剂的那期内容,弹幕飘过满屏的“洞心骇耳”,比千篇一律的“吓死我了”更精准地传递了信息带来的双重冲击——既刷新认知,又引发焦虑。不过要注意语境分寸,用它形容朋友离婚的消息就显得过于夸张了。

好的表达就像合脚的鞋子,关键要适配场景。下次遇到那种让人“脑子嗡的一声”的事件时,不妨试试这个成语。它不仅能传递信息本身的震撼性,还能让听众感受到说话者内心的波澜,比单纯说“太震惊了”更有层次感。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精准的语言才是穿透噪音的利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