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ù zhēng xīn hài
成语解释:因惊恐而楞住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清·藤谷古香《轰天雷》第八回:“六人从容就戮,不多时将六人尽数斩了,刽子手将血淋淋六个头颅献上,看的人都目眐心骇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惊恐时
繁体字形:目眐心駭
英文翻译:I was shocked
目:1.眼睛:有目共睹。历历在目。2.网眼;孔:八十目筛。一方寸的网上,竟有百目之多。3.看:目为奇迹。4.大项中再分的小项:项目。细目。5.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目,如鸟纲分为雁形目、鸡形目、鹤形目等,松柏纲分为银杏目、松柏目等。目以下为科。6.目录:书目。药目。剧目。7.名称:题目。名目。8.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,一个点为一目: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。9.姓。
眐:〔眐眐〕独行的样子,如“魂眐眐以寄独兮。”
心:1.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。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,稍偏左方,呈圆锥形,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,内部有四个空腔,上部两个是心房,下部两个是心室。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。也叫心脏。2.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:心思。心得。用心。谈心。一心一意。你心想到哪里去了?3.中心;中央的部分:江心。圆心。重心。4.二十八宿之一。5.姓。
骇:惊吓;震惊:惊涛骇浪。骇人听闻。
“目眐心骇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,但它其实描述了一种特别真实的心理状态——眼睛瞪得老大,心里又慌又怕,整个人被吓懵了。比如你半夜突然听到“哐当”一声巨响,冲出去一看,发现是猫打翻了花盆,这时候你可能会“目眐心骇”地愣在原地,缓半天才反应过来。
有人问:“这成语和‘目瞪口呆’有啥区别?”其实两者都形容震惊,但“目眐心骇”更强调心理上的恐惧感。比如看悬疑电影时,主角突然发现凶手就在身后,那种头皮发麻、心跳加速的状态,用这个成语就比“目瞪口呆”更贴切。
再举个例子:公司会议上,老板突然点名批评你负责的项目,而你完全没预料到问题这么严重。这时候你脸色发白、手心冒汗,脑子里一片空白——这就是“目眐心骇”的职场版写照。这种时候,深呼吸比强行辩解更管用。
个人觉得,这类成语虽然古老,但在描述复杂情绪时依然有独特的魅力。现在大家习惯说“吓傻了”“懵圈了”,但“目眐心骇”能精准传达出视觉冲击和心理冲击的双重体验。下次遇到特别离谱的事,不妨试试用这个成语,说不定能让你的描述瞬间鲜活起来。
最后留个小问题:如果外星人突然出现在你家客厅,你会先“目眐心骇”,还是立刻拿起手机拍照?答案或许能看出你面对意外的第一反应模式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