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én qíng zì ruò
成语解释:自若:自然,不变常态。神情态度仍和原来一样。
成语出处:马南邨《燕山夜话 编一套“特技”丛书吧》:“举出最普通的例子来说,当你随便走进一家澡堂的时候,你就会发现有些老工人,能够在滚开的热水中拧手巾,神情自若,并不烫手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等
繁体字形:神情自若
英文翻译:with an easy grace
神:1.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,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、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:神位。财神。无神论。多神教。2.神话中的人物,有超人的能力:料事如神。用兵如神。3.特别高超或出奇,令人惊异的;神妙:神速。神效。这事真是越说越神了。4.精神;精力:凝神。费神。聚精会神。双目炯炯有神。5.神气:神色。神情。瞧他那个神儿,准是有什么心事。6.聪明;机灵:瞧!这孩子真神。7.姓。
情:1.感情:热情。有情。无情。温情。2.情面:人情。讲情。托情。求情。3.爱情:情书。情话。谈情。4.情欲;性欲:春情。催情。发情期。5.情形;情况:病情。军情。实情。灾情。6.情理;道理:合情合理。不情之请。
自:1.自己:自动。自卫。自爱。自力更生。自言自语。自告奋勇。自顾不暇。不自量力。2.自然;当然:自不待言。公道自在人心。两人久别重逢,自有许多话说。3.姓。4.从;由:自小。自此。自古。自远而近。自北京出发。选自《人民日报》。来自各国的朋友。
若:[ruò]1.如;好像:安之若素。欣喜若狂。若隐若现。旁若无人。若无其事。2.姓。3.如果: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;人若犯我,我必犯人。4.人称代词。你:若辈。[rě]见〖阿兰若〗、
“神情自若”这个词,乍一听像是武侠小说里高手的标配,但实际生活中它出现的频率可能比想象中高得多。比如,当同事突然被老板叫进办公室问话,周围人都捏了把汗,他却笑着整理领带,脚步轻快地推门进去——这种“仿佛一切尽在掌握”的状态,不就是神情自若吗?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“故作镇定”有什么区别?其实关键在于内在的真实性。比如考试时有人手心冒汗却强装没事,这叫强撑;而真正复习充分的人,哪怕遇到难题也会先深呼吸再提笔解答,这才是神情自若的典型表现。两者的分水岭,在于底气是否足够。
记得有次参加行业峰会,有位嘉宾的PPT突然卡死。观众席开始骚动时,他反而放下激光笔,直接走到台前说:“这说明我的内容太精彩,连设备都舍不得快进。”全场笑声中,他从容地继续脱稿演讲。这种随机应变的镇定,让原本尴尬的场面变成了个人魅力的展示舞台。
现代人为什么需要这种能力?仔细观察你会发现,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,情绪稳定的人越容易脱颖而出。同事因为项目变动抓狂时,那个能边喝咖啡边梳理替代方案的人;家长群里争论不休时,那个用三句话化解矛盾的班主任——他们都在用神情自若的状态,悄然成为群体中的定海神针。
培养这种特质其实有迹可循。试着在遇到突发状况时,先给自己3秒“心理缓冲期”。就像篮球运动员罚球前拍两下球,厨师炒菜颠勺前抹一把台面,这些看似无意识的动作,本质上都是切换状态的开关。当身体形成条件反射式的平静机制,神情自若就会渐渐变成自然流露的气质。
说到底,神情自若不是与生俱来的超能力,而是后天修炼的生活智慧。它像随身携带的隐形护盾,既能保护自己不被情绪漩涡吞噬,也能给周围人带来安定感。下次遇到意外状况时,不妨试试把嘴角向上牵动15度,或许会发现解决问题的灵感也跟着浮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