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én sè bù náo
成语解释:神色:神情,态度;挠:屈,弯曲。神情无所改变
成语出处:宋·李孜《纂异记·浮梁张令》:“庖人炙羊方熟,有黄衫者,据盘而走,仆夫连叱,神色不挠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神色不撓
英文翻译:Unswerving look
神:1.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,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、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:神位。财神。无神论。多神教。2.神话中的人物,有超人的能力:料事如神。用兵如神。3.特别高超或出奇,令人惊异的;神妙:神速。神效。这事真是越说越神了。4.精神;精力:凝神。费神。聚精会神。双目炯炯有神。5.神气:神色。神情。瞧他那个神儿,准是有什么心事。6.聪明;机灵:瞧!这孩子真神。7.姓。
色:[sè]1.颜色:红色。绿色。2.脸上的表情:喜形于色。色厉内荏。3.情景;景象:景色。荷塘月色。4.种类:各色货品。花色齐全。5.质量:成色。足色。6.情欲。7.妇女的美好容貌:姿色。色艺双绝。[shǎi]同“色(sè)”。用于一些口语词,如“落(lào)色”“捎(shào)色”等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挠:1.阻碍;搅扰:阻挠。2.弯曲;屈服:不屈不挠。3.搔;抓:挠痒痒。
“神色不挠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的意思其实很接地气。简单来说,就是一个人遇到困难时脸上看不出慌乱,反而显得淡定从容。比如你正在参加一场重要考试,突然发现题目比预想的难很多,但你还是深呼吸几下,继续专注答题——这时候你的状态就是“神色不挠”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和不紧张有什么区别?”其实差别很大。不紧张可能只是情绪平稳,而神色不挠更强调“外显的状态”。比如同事在会议上被老板突然质问,他虽然心里打鼓,但依然条理清晰地解释了自己的方案,甚至还能开个玩笑缓和气氛。这种“表面稳如泰山”的表现,才是成语的精髓。
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。去年我家楼下开餐馆的老张就让我印象深刻。卫生抽查时发现厨房有个小漏洞,检查人员说要停业三天整改。换成别人可能早就急得跳脚,但老张只是点点头说:“发现问题就好,我们今天就改。”第二天我去吃饭,发现他真带着伙计在重新铺地砖,还乐呵呵地说:“正好把早就想修的排水沟弄了。”这种化危机为转机的智慧,或许就是“神色不挠”的现实价值。
有意思的是,现代心理学研究也佐证了这种状态的重要性。实验表明,当团队领导者表现出镇定态度时,成员的工作效率会提升23%。就像上周我们部门系统崩溃时,主管没有责怪任何人,而是立刻组织大家用手写单子继续作业,最后反而比平时提早完成了任务。这种“神色不挠”带来的正向影响,往往能形成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。
有人觉得这种状态需要天赋,我倒觉得更像可以训练的肌肉记忆。上周陪女儿参加朗诵比赛,她紧张得手心冒汗。我教她一个小技巧:进场前先对着镜子练习“问题来了就微笑”。结果她在忘词时真的咧嘴笑了,评委反而给了“临场应变能力强”的加分评语。你看,有时候管理好表情,真的能改变事态走向。
说到底,这个成语教会我们两件事:外在的镇定能给自己争取思考时间,同时也能影响周围人的情绪。就像暴雨中撑着伞慢慢走的人,往往比慌慌张张奔跑的人更少淋湿。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,或许我们都需要点“神色不挠”的功夫,让自己成为暴风雨中那盏稳稳的路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