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én sè zì dé
成语解释:神色:神情,态度;自得:自觉得意,快意。神情显露出得意的样子
成语出处:唐·温庭筠《乾诔子·权长孺》:“长孺视之,忻然有喜色,如获千金之惠,涎流于吻,连撮瞰之,神色自得,合坐惊异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人的表情等
繁体字形:神色自得
英文翻译:Look complacent
神:1.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,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、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:神位。财神。无神论。多神教。2.神话中的人物,有超人的能力:料事如神。用兵如神。3.特别高超或出奇,令人惊异的;神妙:神速。神效。这事真是越说越神了。4.精神;精力:凝神。费神。聚精会神。双目炯炯有神。5.神气:神色。神情。瞧他那个神儿,准是有什么心事。6.聪明;机灵:瞧!这孩子真神。7.姓。
色:[sè]1.颜色:红色。绿色。2.脸上的表情:喜形于色。色厉内荏。3.情景;景象:景色。荷塘月色。4.种类:各色货品。花色齐全。5.质量:成色。足色。6.情欲。7.妇女的美好容貌:姿色。色艺双绝。[shǎi]同“色(sè)”。用于一些口语词,如“落(lào)色”“捎(shào)色”等。
自:1.自己:自动。自卫。自爱。自力更生。自言自语。自告奋勇。自顾不暇。不自量力。2.自然;当然:自不待言。公道自在人心。两人久别重逢,自有许多话说。3.姓。4.从;由:自小。自此。自古。自远而近。自北京出发。选自《人民日报》。来自各国的朋友。
得:[dé]1.得到(跟“失”相对):取得。得益。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。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得些好处。2.演算产生结果:二三得六。五减一得四。3.适合:得用。得体。4.得意:自得。5.完成:饭得了。衣服还没有做得。6.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,表示同意或禁止:得,就这么办。得了,别说了。7.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,表示无可奈何:得,这一张又画坏了!8.助动词。用在别的动词前,表示许可(多见于法令和公文):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。9.用在别的动词前,表示可能这样(多用于否定式):水渠昨天刚动手挖,没有三天不得完。[de]用在动词后面,表示动作已经完成(多见于早期白话):出得门来。[děi]1.助动词。需要: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。修这座水库得多少人力?2.“得”的否定是“无须”或“不用”,不说“不得”。3.助动词。表示揣测的必然:快下大雨了,要不快走,就得挨淋。4.舒服;满意:这个沙发坐着真得。
“神色自得”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想象一下邻居王叔穿着新买的太极服在小区晨练,别人问他“这动作难不难”,他一边缓缓抬手一边笑着答:“多练就会了。”脸上既没有刻意显摆,也没有故作谦虚,这种自然流露的自信状态,就是“神色自得”的鲜活写照。
有人可能会问:职场中如何体现“神色自得”?市场部的小李给出了答案。部门会议上,当领导突然要求他临时汇报项目进展,其他同事都捏了把汗。只见他整理好手边文件,用激光笔指着投影幕布,从数据波动讲到用户反馈,全程语速平稳、目光笃定。这种在突发状况下仍能保持从容的专业表现,正是职场版的“神色自得”。
为何古人特别推崇这种状态?《世说新语》记载的谢安故事或许能说明问题。前线战报传来时他正与人下棋,看完密信后面色如常继续落子,直到客人离开才兴奋得踢断木屐齿。这种收放自如的情绪管理,让我联想到现代人常说的“成年人要学会藏住事”——真正的沉稳不在于永远淡定,而在于懂得何时该显露神色自得。
有人容易把“神色自得”和“得意忘形”混淆。就像公园里下象棋的老人们,赢棋后拍腿大笑的是显摆,而那位总把“承让了”挂在嘴边,边收拾棋子边讲解棋路的老先生,才是真正把握住了“自得”的分寸感。这种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,更像是岁月打磨出的智慧包浆。
观察发现,神色自得的人往往具备“事前三准备,事后不纠结”的特质。就像厨师老张的炒菜哲学:备料时认真称重,火候到了果断颠勺,菜出锅后从不盯着客人表情找认同。这种专注于过程而非结果的处世态度,或许正是现代人缓解焦虑的一剂良方。
下次遇到重要场合,不妨试试把注意力从“别人怎么看”转移到“事情怎么做”。当你能像茶艺师注水时那样,既专注看着茶汤的旋转弧度,又不会因为手抖洒出杯外,那种由内而外的安定感,自然会成就属于你的神色自得时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