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iàn bīng mò mǎ
成语解释:训练士兵,喂饱战马。指作好战斗准备
成语出处:宋 苏洵《几策 审敌》:“将遂练兵秣马以出于实,实而与之战,破之易尔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;指作好战斗准备
繁体字形:練兵秣馬
英文翻译:prepare for the war
练:1.白绢:江平如练。2.把生丝煮熟,使它柔软洁白:练丝。3.练习;训练:练兵。练功夫。练毛笔字。4.经验多;纯熟:老练。干练。熟练。5.姓。
兵:1.战士;军队:当兵。兵种。2.军队中的最低等级:上等兵。3.武器:兵工厂。短兵相接。4.关于军事或战争的:兵书。纸上谈兵。
秣:1.牲口的饲料:粮秣。2.喂牲口:秣马厉兵。
马:1.哺乳动物,头小,面部长,耳壳直立,颈部有鬣,四肢强健,每肢各有一蹄,善跑,尾生有长毛。是重要的力畜之一,可供拉车、耕地、乘骑等用。皮可制革。2.大:马蜂。马勺。3.姓。
“练兵秣马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,但它背后其实藏着特别实在的道理。比如一家创业公司刚拿到融资,老板对团队说:“接下来三个月咱们得练兵秸马,新产品上线前必须把技术团队打磨到位。”这里既强调了技能提升,又暗示要做好资源储备,是不是比直接说“大家好好准备”更有画面感?
有人可能会问:这成语和“未雨绸缪”有什么区别?举个例子就明白了——老王家开餐馆,冬天还没到就检修供暖设备,这叫未雨绸缪;而专门请厨师长培训新来的帮厨掌握特色菜做法,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练兵秸马。一个侧重防范风险,一个专注提升实力,就像打游戏既要存金币买装备,也得练操作手法。
我注意到现代职场有个有趣现象:很多人在跳槽前半年会主动报名行业证书考试,周末泡在图书馆啃专业书籍。这其实就是职场人的练兵秸马,他们知道新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。有个做设计的朋友,在转行UI设计前硬是自学了交互逻辑和用户心理学,后来面试时直接把学习笔记做成作品集,当场拿下offer。
有个细节容易被忽略:这个成语里“秣马”的讲究。古代战马要吃精细饲料才能保持战斗力,对应到现在,就像程序员需要高性能电脑,摄影师离不开专业镜头。去年帮朋友组电竞战队,他们不仅每天训练八小时,还专门定制了符合赛事标准的设备,这种软硬件同步升级才是练兵秸马的完整形态。
说点个人看法:现在很多家长逼孩子报五个兴趣班,这不算真正的准备。真正的练兵秸马应该像培养足球苗子——上午练体能,下午研究战术,晚上分析比赛录像,外加科学饮食和定期体检。重点不在于项目数量,而是形成系统化的提升方案。就像种庄稼,既不能只撒种子不施肥,也不能光浇水不除虫。
下次看到企业新建培训中心,或是社区扩建健身场地,不妨多留意背后的准备逻辑。这些基础设施就像现代社会的“秣马场”,当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持续修炼内功,或许我们离“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”这个理想状态,就又近了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