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á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áo yá qū qū

成语解释:形容文辞艰涩难读

成语出处:清 钱谦益《题归太仆文集》:“推公之意,其必以聱牙诎曲不识字句者为古耶?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文辞方面

繁体字形:聱牙詘麯

英文翻译:Awkward

聱牙诎曲的意思

聱:见〖佶屈聱牙〗。

牙:1.人和高等动物咬切、咀嚼食物的器官,由坚固的骨组织和釉质构成。人的牙按部位和形状的不同,分为切牙、尖牙、前磨牙、磨牙。通称牙齿,也叫齿。2.特指象牙:牙筷。牙章。牙雕。3.形状像牙齿的东西:牙子。4.姓。5.牙子2:牙行。

诎:1.缩短。2.言语迟钝。3.同“”。4.姓。

曲:[qǔ]1.一种韵文形式,出现于南宋和金代,盛行于元代,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,句法较词更为灵活,多用口语,用韵也更接近口语。一支曲可以单唱,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,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。2.(曲儿)歌曲:曲调。戏曲。小曲儿。高歌一曲。3.歌谱:《义勇军进行曲》是聂耳作的曲。[qū]1.弯曲(跟“直”相对):曲线。曲尺。弯腰曲背。山回水曲。曲径通幽。2.使弯曲:曲肱而枕(肱:胳膊)。曲突徙薪。3.弯曲的地方:河曲。4.不公正;无理:是非曲直。5.姓。6.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(多为麦子、麸皮、大豆的混合物)制成的块状物,用来酿酒或制酱。

成语评论

嘿,各位看官,今天咱们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成语——"聱牙诎曲"。这词儿听着就有点绕口对吧?没错,它本身就是在形容那些"念起来拗口、理解起来费劲"的文字或表达方式。你比如老张前两天看学术论文,一拍大腿就说:"这文章写得也太聱牙诎曲了,连标点符号都跟我较劲!"

等等,这成语到底啥来头?其实啊,"聱牙"原指牙齿不齐导致发音困难,"诎曲"则是弯曲不直的意思。合起来就像在说:有些文字啊,跟嚼牛蹄筋似的,费牙口还难消化。不过话又说回来,难懂的东西未必没价值。就像我表弟学编程时总嚷嚷:"这代码注释写得聱牙诎曲,但运行起来是真香!"

有人可能要问了:"既然这么难懂,为啥还要用这种表达?" 问得好!这就好比吃榴莲,有人嫌臭有人爱。某些专业领域必须用精准术语,就像医生不会把"冠状动脉粥样硬化"说成"心口血管长垢了"。不过要是日常聊天还整这些,那真是"茶壶里煮饺子——有货倒不出"喽。

举个接地气的例子。上周居委会贴通知:"请各位住户于本月届满前赴物业服务中心办理相关手续。"我隔壁王奶奶看得直瞪眼:"直接说'月底前到物业办手续'多痛快!"您瞧,这就是典型的把简单事情复杂化,活生生整成聱牙诎曲现场教学。

依我看呐,文字表达就像穿衣服,得分场合。正式文书讲究个严谨规范,日常交流还是大白话最贴心。不过话说回来,偶尔读点"硬核"内容也挺锻炼脑力。就像健身房里举铁,虽然累,但能长知识肌肉不是?下次遇到难懂的文章,不妨告诉自己:"今天又是个升级阅读理解能力的好日子!"

最后送大家个小贴士:遇到聱牙诎曲的内容别急着上火。先找主干词,再理逻辑线,实在不行就查资料问明白人。毕竟,再难啃的文字,拆开了揉碎了,总能品出点门道来。您说是这个理儿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