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é qū áo yá
成语解释:同“诘曲聱牙”。
成语出处:鲁迅《集外集拾遗补编·破恶声论》:“且又日鼓舞之以报章,间协助之以书籍,中之文词,虽诘诎聱牙,难于尽晓,顾究亦输入文明之利器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詰詘聱牙
英文翻译:full of difficult and unpronounceable words
诘:[jié]诘问:盘诘。反诘。诘责。[jí][诘屈聱牙](jíqūáoyá)同“佶屈聱牙”。
诎:1.缩短。2.言语迟钝。3.同“屈”。4.姓。
聱:见〖佶屈聱牙〗。
牙:1.人和高等动物咬切、咀嚼食物的器官,由坚固的骨组织和釉质构成。人的牙按部位和形状的不同,分为切牙、尖牙、前磨牙、磨牙。通称牙齿,也叫齿。2.特指象牙:牙筷。牙章。牙雕。3.形状像牙齿的东西:牙子。4.姓。5.牙子2:牙行。
“诘诎聱牙”这个词,乍一听是不是觉得舌头都要打结了?其实它专门用来形容那些拗口晦涩、让人听着费劲的文字或讲话。比如有人读学术论文时吐槽:“这段话诘诎聱牙得像是用甲骨文写的,每个字都认识,连起来完全看不懂。”
为什么有人会故意用这种表达方式呢?我在大学听哲学讲座时遇到过类似情况。教授满口“超验性认知范式”“本体论悬置”等术语,台下学生面面相觑。后来私下交流才知道,这位教授认为复杂概念必须用精确语言表达——但精确和难懂真的是同一回事吗?
试着把这个成语放进生活场景:公司会议上,新人小李看着PPT上的“垂直领域深度赋能”“去中心化协同矩阵”直挠头。同事老王拍拍他:“别慌,这些诘诎聱牙的词组,翻译成人话就是‘咱们要把产品做得更专业,各部门多配合’。”
不过话说回来,有些专业领域确实需要精密表达。就像医生不会用“肚子疼”代替“急性阑尾炎”,法律文书必须字斟句酌。关键在于区分场合——给患者解释病情时,医生也会把专业术语转译成大白话。这让我想到,真正的高手往往能用简单语言说清复杂事,就像把浑水过滤成清泉。
最近帮邻居修改过一封投诉信,原文充斥着“兹因贵司服务存在效能滞后现象”之类的表述。我建议改成:“上周三报修的热水器,师傅四天后才上门,期间我们全家只能去健身房洗澡。”后来物业经理特意致电道歉,说这种直白的叙述比套话更有说服力。
语言终究是沟通工具,不是智力炫耀的竞技场。下次遇到诘诎聱牙的内容,不妨学学白居易——据说这位唐代大诗人写完作品会先念给老妇人听,改到她们听懂为止。毕竟,让人费解的深刻,可能还不如通俗的真诚更有价值。